2014-02-14 14:58:54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着眼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目标,紧密围绕“反腐、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5个关键点,统筹谋划、科学安排2014年审计工作,力争在完善城市治理、服务改革发展中有更大作为。
以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点,着力加强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审计。着眼市委市政府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重点突出三大改革审计服务:一是突出服务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计力度,对32个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和12个项目决算展开审计监督,推动改进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促进建立覆盖财政收入、支出、管理、改革等全过程的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机制。二是突出服务国企改革。密切关注市政府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措施,积极开展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国有资本营运管理审计,从体制、机制方面倒逼企业改革发展和规范管理,推动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动国企转变发展方式。三是突出服务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强化对政府部门职能与权责履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密切关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情况,服务推进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重点关注12名领导干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情况,改进审计评价内容和方式,不唯GDP、不唯数字论英雄,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以推动反腐倡廉为聚焦点,进一步加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审计反腐“利器”和防腐“法器”作用,保持对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查处的高压态势,进一步提升审计威慑性,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加大对拥有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力度,继续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省市系列廉政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重点检查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和公车购置费等安排使用情况,重点揭露“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等问题,重点查处侵占公物、损害群众利益、严重铺张浪费、国有资产流失、重大资源毁损、环境破坏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与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确保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行为得到依法严惩。
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心点,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深化年”活动。在总结去年绩效审计探索的基础上,把2014年作为绩效审计深化年,继续稳步推进绩效审计。一是逐步扩大绩效审计覆盖面,将绩效审计探索范围逐步扩大到涉及财政资金、国有资本、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独立项目,为探索建立绩效审计业务规范体系奠定基础。二是保持一定的绩效审计规模,在今年的绩效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独立型”绩效审计项目不少于计划的30%,“结合型”绩效审计项目继续保持100%,绩效审计工作量占比要达到80%以上。三是不断深化绩效审计内容,在评价资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同时,还要向管理延伸,加强项目建设速度、质量、效益和项目效果、政策目标实现情况的综合评估分析。四是继续“解剖麻雀”,重点对就业专项资金、科研经费、“工业倍增计划”专项投资、部分国企国有资本管理、工业发展园区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项目展开绩效审计试点。五是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实务研讨,力争年内探索出台部门预算支出绩效审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等专项绩效审计操作指南,努力使绩效审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大力开展民生和生态环保审计。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针对武汉实际情况,今年重点关注安居工程、医疗服务、教育、就业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落实情况,大力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专项经费、公办中小学教育收费、全市就业专项资金和社会福利院建设审计,推动惠民政策落实,促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围绕美丽武汉建设,突出生态环保建设审计,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外资利用城市环境改善项目和污水雨水处理项目的审计,促进健全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推动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全覆盖为切入点,探索构建“三位一体”审计新模式。针对审计全覆盖与审计力量不足矛盾突出的实际,探索构建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社会审计为辅助的“三位一体”全覆盖审计新模式,努力扫除审计监督盲区,形成审计资源共享、力量优势互补、监督立体管控的审计格局。一是整合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按照审计力量、预算级次、资金量大小、资产规模等标准,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对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本、资源实行分级管理、分类审计、分步实施。二是在国家审计的统一组织、监督和指导下,着力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各自独特优势,增强各业务领域项目的协调配合,集中有限资源实现重点突破,查深查透。三是加强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指导和行为规范,建立相关重要指标的数据库,健全质量控制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采信内部审计成果、社会审计成果的甄别机制,提升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水平。(张年德)
以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点,着力加强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审计。着眼市委市政府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重点突出三大改革审计服务:一是突出服务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计力度,对32个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和12个项目决算展开审计监督,推动改进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促进建立覆盖财政收入、支出、管理、改革等全过程的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机制。二是突出服务国企改革。密切关注市政府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措施,积极开展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国有资本营运管理审计,从体制、机制方面倒逼企业改革发展和规范管理,推动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动国企转变发展方式。三是突出服务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强化对政府部门职能与权责履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密切关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情况,服务推进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重点关注12名领导干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情况,改进审计评价内容和方式,不唯GDP、不唯数字论英雄,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以推动反腐倡廉为聚焦点,进一步加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审计反腐“利器”和防腐“法器”作用,保持对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查处的高压态势,进一步提升审计威慑性,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加大对拥有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力度,继续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省市系列廉政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重点检查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和公车购置费等安排使用情况,重点揭露“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等问题,重点查处侵占公物、损害群众利益、严重铺张浪费、国有资产流失、重大资源毁损、环境破坏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与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确保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行为得到依法严惩。
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心点,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深化年”活动。在总结去年绩效审计探索的基础上,把2014年作为绩效审计深化年,继续稳步推进绩效审计。一是逐步扩大绩效审计覆盖面,将绩效审计探索范围逐步扩大到涉及财政资金、国有资本、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独立项目,为探索建立绩效审计业务规范体系奠定基础。二是保持一定的绩效审计规模,在今年的绩效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独立型”绩效审计项目不少于计划的30%,“结合型”绩效审计项目继续保持100%,绩效审计工作量占比要达到80%以上。三是不断深化绩效审计内容,在评价资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同时,还要向管理延伸,加强项目建设速度、质量、效益和项目效果、政策目标实现情况的综合评估分析。四是继续“解剖麻雀”,重点对就业专项资金、科研经费、“工业倍增计划”专项投资、部分国企国有资本管理、工业发展园区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项目展开绩效审计试点。五是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实务研讨,力争年内探索出台部门预算支出绩效审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等专项绩效审计操作指南,努力使绩效审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大力开展民生和生态环保审计。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针对武汉实际情况,今年重点关注安居工程、医疗服务、教育、就业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落实情况,大力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专项经费、公办中小学教育收费、全市就业专项资金和社会福利院建设审计,推动惠民政策落实,促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围绕美丽武汉建设,突出生态环保建设审计,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外资利用城市环境改善项目和污水雨水处理项目的审计,促进健全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推动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全覆盖为切入点,探索构建“三位一体”审计新模式。针对审计全覆盖与审计力量不足矛盾突出的实际,探索构建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社会审计为辅助的“三位一体”全覆盖审计新模式,努力扫除审计监督盲区,形成审计资源共享、力量优势互补、监督立体管控的审计格局。一是整合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按照审计力量、预算级次、资金量大小、资产规模等标准,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对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本、资源实行分级管理、分类审计、分步实施。二是在国家审计的统一组织、监督和指导下,着力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各自独特优势,增强各业务领域项目的协调配合,集中有限资源实现重点突破,查深查透。三是加强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指导和行为规范,建立相关重要指标的数据库,健全质量控制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采信内部审计成果、社会审计成果的甄别机制,提升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水平。(张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