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9 17:14:00
近期,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对建设中的“南京市综合治税平台”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并首次尝试了开展IT绩效分析。此次审计中,该局对综合治税平台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管理以及资金使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绩效评价,并根据实际得分综合判断该系统的总体绩效。
据了解,2013年初,南京市为实现涉税信息全覆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正式启动综合治税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
信息平台能不能用?
审计人员首先对综合治税系统的建设进度与功能有效性开展了绩效分析,重点是通过分析该系统的目标功能实现率、各功能模块的自动化程度,判断系统运行的健壮性(系统出错率分析)。审计评价有两个指标:一是系统故障率,即一年内系统各运行端(所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不能正常处理业务的次数,系统出错率=各运行端出错总次数/30天。二是系统宕机率,即系统发生故障后,经多长时间才能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转,以反映每段时间内的系统宕机率,系统宕机率=服务器宕机总天数/30。
此外,审计人员还分析了已建设完毕的平台各功能模块的实际应用广度和深度(系统功能利用率)。通过调查问卷和查看系统日志等方式,了解综合治税平台项目实施完成后有多少用户正在使用该平台,以初步评价系统被用户使用(接纳)的高低程度。然后,根据治税平台实际运行业务量(业务笔数)与系统设计运行业务量的比值得到综合治税平台系统利用率,反映平台实际应用情况与预期的差异。应用系统利用率低,则表示软件某些功能模块因无使用价值、可操作性差、或其他人为因素导致没有或无法充分应用以达到预期效果,造成项目投入浪费。
数据的质量是否可靠?
在对综合治税平台数据质量进行绩效分析时,审计人员着重分析已纳入平台中的数据质量,测算垃圾数据率。审计组通过计算某一时间周期产生的无使用价值的数据量占全部数据量的比例算出垃圾数据率,反映综合治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数据资源的存储效率。目前,该平台中的数据来源于工商、供电、自来水公司等不同部门,纳税人的身份识别码编码规则不统一。如果同一纳税人在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代码,却没有一个共同的代码进行关联,则税务部门就无法归集、利用平台中的相关数据。因此,审计组重点对综合治税平台系统数据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
涉税数据指标的交换率也是衡量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12年开始,南京市根据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批推进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先后纳入平台交换数据的有30个部门、134个需求指标。审计组统计了截至审计日实际通过平台实现数据交换的部门数和交换的指标数,计算出部门交换率和指标交换率。
分析数据质量的另外一个关键指标就是数据利用率。审计组一方面检查数据利用的深度,分析税务部门通过平台获取的交换数据的总量,统计其中被税务部门利用的数据量,计算其数据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分析数据是否发挥了最大作用,统计除税务部门外全市还有哪些部门利用过这些数据,利用了哪些行业的数据,以准确反映数据利用的广度。
系统管理到底怎么样?
审计组通过对考核和激励机制方面进行分析,评估综合治税系统从建设到使用过程中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综合治税平台系统的建设涉及全市几十个部门单位,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将导致参与部门积极性不高,综合治税平台项目建设流于形式,无法形成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审计组根据综合治税管理有关文件,检查其是否有实施细则及每一项规定的落实情况。并关注其考核内容,评估考核内容的合理性,考核结果是否与各单位工作业绩挂钩。
数据更新率是评估综合治税参与单位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审计组检查是否存在参与单位在综合治税工作中不及时更新数据,出现不报、迟报、少报、缺报的现象。如是否存在个别单位只是初期一次性向治税平台中导入一批数据(一次性数据),后期就再无更新,或者数据更新有停顿的情况。随时间推移,这些数据如果不能持续更新,将逐步失去时效性和使用价值。审计人员统计了截止到审计日数据库中的现有数据表和数据,筛选出最后一次交换时间为审计日前一个月以内的数据表和数据记录,从而计算出其数据更新率。
南京市审计局通过对系统的绩效分析,发现综合治税平台存在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建议应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规范即数据标准,及时归集政府相关部门所掌握的税源信息。同时,应加强考核管理,提高各参与单位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审计报告引起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的重视,他在批示中督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审计整改,充分发挥好平台的综合治税作用。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