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9 09:16:48
摘要: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内部审计在加强医疗单位内部管理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与服务,推进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风险管理这条主线,在促进医疗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内部审计在加强医疗单位内部管理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与服务,推进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风险管理这条主线,在促进医疗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重视内审工作,防范医疗单位在经营中的风险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医疗单位外部风险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行业竞争,医疗资源及市场的变化,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医疗单位内部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医疗单位治理结构的缺陷,医疗服务活动的特点,医疗资源的短缺与浪费,资产的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业务素质,信息系统的故障或中断,后勤保障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单位的具体岗位,便于查找和分析各部门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解决办法和管理建议,帮助医疗单位管理者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使医疗单位目标得以顺利实现。[1]
二、加强内审计机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审计工作
(一)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审计计划集中管理
1、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应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根据《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年收入3OOO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年收入2OOO万元以上或所属单位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是增强审计工作自主性和权威性的保证。其次,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过程中应保持独立的精神状态,即在判断和做出结论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
2、加强重点项目审计计划集中管理。围绕卫生系统的审计中心工作,卫生局针对医疗单位主要风险领域统一部署、统一下达重点审计项目计划。既能保证主要风险领域,也能合理调配审计资源,达到医疗单位审计效益最大化。
(二)深化财务审计,促进医疗单位风险预警能力
为降低会计信息披露风险,医疗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继续深化财务审计,注重提高财务审计的深度和层次。一方面注意揭露和纠正医疗单位的违规行为,促进医疗单位规范经营行为和会计核算;另一方面通过深入分析认真总结财务收支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和加强管理提供审计依据;三是加强审计的综合性。将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等审计有机结合,注意融合有共性的工作点,把财务及与财务有关的内控点写在审计方案里并进行监督检查,既扩展了财务审计内涵,又夯实了各项审计基础。通过审计,提前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积极实施内部控制评估,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风险
1、宣传贯彻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医疗单位内部审计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在实施评估前,审计机构通过展开调研,了解各级员工对内控及内控评估的认识、理解、掌握情况。针对员工内控意识不强,对流程不熟悉等情况,以召开会议及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各级领导和员工宣传讲内控建设及内控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宣贯,增强广大员工内控意识和对评估工作的认识理解。
2、深入推进内控评估,防范和化解医疗单位风险
内部审计师应开展内控独立评估,防范重大内控问题的发生。重点关注药品进销价、医药费用增长、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奖金发放执行、基建工程与设备采购招投标等风险环节。对于发现的内控设计与执行不利的问题,内部审计应增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充分发挥审计服务职能。
3、积极配合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工作
通过各级审计机构不懈努力,发现和解决医疗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释放医疗单位风险。
(四)加大专项审计力度,为医疗单位管理层经营提供决策支撑
医疗单位内部审计要进一步增强为领导决策、为单位管理服务的意识,围绕医疗单位的中心工作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如对内部分配管理办法、物价调整对收入的影响、存货管理情况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在实施专项审计调查的过程中,一方面,审计部门加强与管理层及业务部门的沟通,关注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在调查报告中提出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另一方面,结合内控评估工作,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开展调查,发现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分析发生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医疗单位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决策支撑。
(五)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经营业绩
为适应医疗单位改革发展对医疗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要求,根据《卫生部直属单位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医疗单位应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范畴主要包括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遵守财经法规、个人廉政建设等方面。通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客观评价医疗单位领导人员任期经营业绩,在改善管理、规范运作、加强医疗单位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管理建议,促进医疗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领导人员认真履行经济责任。
三、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加强“人、法、技”建设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工作效能和效益得以发挥的保障。医疗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程序规范。从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入手,整合审计资源,建立和完善审计业务流程,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努力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在审计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实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层次地让审计人员参加审计、财务、相关工程、法律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培训,加强审计经验、信息方面的交流,促进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建立健全廉政工作体系,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使依法审计的能力更强,审计工作的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操乐勤,内部审计如何参与医疗单位风险管理.卫生经济研究,2006(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