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8 16:56:08
【摘要】本文根据医院专项资金具有来源广、政策性强、专户核算、专款专用、时效性强等特性,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和完善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以提高专项资金的效益。
医院专项资金是上级部门拨给医院具有指定用途的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有房屋和医疗仪器设备购置专项资金(即修购专项资金)、科研专项资金、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具有来源广、政策性强、专户核算、专款专用、时效性强等特点。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专项资金在医疗事业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成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 因此对加强医院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
一、健全专项资金监督机制
1.坚持必要的内部审计制度。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对医院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的各层面、全过程负有履行监督和评价的职能。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内部审计部门和内审人员对项目的申立是否合理、项目的论证是否科学、项目的实施是否合规、项目的验收是否严格应做出客观判断。目前,医院专项资金项目审计工作只是作为一种审计类型列入内审部门的工作计划,实际开展的专项资金项目审计工作更多地是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承担,内审部门大多在项目结题审签、或在修购专项资金中的修缮工程结算审计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内审部门在专项资金项目审计中还有更多的工作可做。
2.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强制措施,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能进一步提升工作管控能力、强化执行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管理漏洞发生。目前医院在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较大缺陷,即医院主要执行的是专项资金项目主管部门下发的项目管理办法,医院既未对专项资金项目订立管理办法,更未对各专项资金项目订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包括申立、论证、审批、实施、验收5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环节,每个环节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制定明确的基本规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执行。不同的专项资金项目所建立的内控制度不一样,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内控制度应是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者的职责。如:建立医院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包括成立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委员会、制订项目各环节工作的管理方法等;建立医院专项资金项目审计办法(或结题审签办法),包括明确专项资金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主要程序等。
3.建立面向专项资金执行结果的追踪问效制度。
专项资金追踪问效制度是医院专项资金项目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专项资金实施管理、提高绩效的客观要求。该制度遵循“谁审批,谁负责”的基本原则,是自上而下的循迹监管、督促问效的资金管理手段,是促进医院专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的重要环节。在医院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完成后,审批部门都应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是否按预算批复的项目、用途使用专项资金,配套资金是否到位,是否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是否达到项目预期的目标和效益等。
4.实行专项资金项目公开制度。
医院推行的院务公开制度是指各职能部门在医院范围内公布本部门重要事项,此处指专项资金项目有关情况的公开。在院内推行专项资金项目公开制度,有利于扩大专项资金项目的影响,宣传专项资金项目的建设成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项目设备利用率;有利于增强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上水平。
二、规范专项资金审计的内容
1.专项资金立项的审计。
审计的重点是:项目申请单位是否依据专项工作需要立项,立项审批是否按规定报送专项经费预算建议和草案,立项条件是否具备,有无脱离实际,盲目上项目的问题;审查申报程序,看有无虚假立项、重复申报的问题;审查项目预算编制方法、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项目组织实施单位的相关要求、审查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有无高估冒算、虚假开支等问题。
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审计。
审计的重点是:是否建立预算编制制度并统一预算编制表格和编制程序;是否明确专项资金申请条件,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考虑必要的项目,科学合理的在预算中列支;是否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项目支出的每一款。
3.专项资金的执行审计。
审计的重点是:专项经费开支的范围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各项支出是否按预算严格执行;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是否做到了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有无超预算范围开支、拖欠、截留、挤占和挪用等问题,有无虚列支出的费用,如违规用于补充办公经费,发放奖金、津贴和福利,项目之外购车、搞基建,擅自出借资金等问题;专项经费的设备采购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招投标程序;专项资金建设的新建工程、修缮工程是否执行了工程管理的相应程序和制度。要十分关注对材料采购成本、建筑和安装工程成本、设备采购及投资成本、项目资金结余等方面,以防止内外勾结虚列投资完成额,使国家资金受损失。
三、拓展专项资金审计的方法
1.审阅测评法。
检查专项资金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专项资金项目的研究报告及预算等资料进行审查、核实,分析立项决策的科学性,检查程序履行情况及相关文件,审查项目的论证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是否确实可行,审核项目完成验收资料。项目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2.多重结合法。
指专项审计与专项调查、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或其他审计项目有机结合,便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发现、跟踪线索查证事项的方法。一是与财务预算审计相结合。重点审计对上级拨入、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基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是否拨入财务专户进行管理并及时分配下拨,核查有无不按政策规定分配、超范围拨付、滞留未拨、虚列支出、挤占挪用、截留转移等问题。揭示缺乏专项资金预算的种种弊端和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行为中不合法、不合理、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二是与审计调查相结合。为了节约审计成本,对金额大的重点科研经费等专项资金实施审计调查,这样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益,既可把握资金管理质量和总量,又可掌握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既可查出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又能考核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三是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目前,有些医院的专款没有建立专帐,而是与经费放在一起核算,只有将专项资金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才能分清专款来源与经费来源、专项支出与经费支出,确认经费与专款是否存在打通使用的现象,确认经费是否挤占了专款。四是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其专款管理的责任意识。如将专项支出预算、投入产出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分别作为部门负责人任期考核指标之一,对挤占挪用专款用于消费的;监管不到位造成“豆腐渣”、“半拉子”工程的;投资产出率、投资回收期较大幅度低于正常水平的部门负责人依法追究责任。
3.跟踪审计法。
以专项资金流向为主线,查清资金来龙去脉,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重点支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根据专项资金的进展、规模、用途等进行跟踪审计,审查是否存在虚假立项,套取专项资金、虚报冒领、决策失误等问题;中间环节有无滞留、滞压、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审查资金到位的及时性、项目完成的时效性以及项目完成的质量,是否存在“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等损失浪费,影响资金效益的问题。审查项目完成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取得了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4.审计调查法。
此方法于发现账外线索和核实发票审计,是获取账外审计证据最有效的方法。当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认为被审计单位存在账外收支款项或支出票据中存在虚假发票,就要采取延伸调查的方法,予以核实。要制定好调查方案,对调查对象、谈话技巧、调查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被调查对象的确定做好安排。
5.银行存款核对法。
从银行账户人手,摸清被审计单位账户管理情况。查明银行账户内资金收支的合法性、账务处理的合规性和金额记录的正确性。不仅要对余额、未达账项进行核对,而且要对每一笔发生额进行核实,对不符的款项或虽然相符但认为有异常的款项,要延伸审计开户银行情况,从而查清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用途和最终落脚点。目前会计核算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应特别关注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日常业务操作及年终结算报账情况。
通过对医院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规范医院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可以促进医院专项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和效益性,更好地实现医院发展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玉平《加强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教育审计,2011.(1)
[2] 田有铃《浅谈加强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的策略》,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