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2 15:59:29
【摘要】:为了建立长期有效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制,本文以医院发展战略为依托,集合实际情况,将以往以监督检查为中心的审计模式向综合职能方向转变,旨在为全面提升医院内部审计效率,改进审计职能,实现公立医院高效运营,更好得为社会服务。本文首先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情况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职能分析,得出制约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职能强大措施,促进公立医院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审计定位;发展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位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新合作医疗的普及性以及各级医院创办格局下,作为公立医院,就应该本着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在变化社会上不断改进创新以谋求不断进步,不为社会所淘汰。如今的公立医院大多发展属于集团化,医院之间的合作,医院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甚至医院与政府的合作,都是为谋求自身发展,而通过合作办事,不仅能够共享资源,还能相互交流沟通,分享经验,更好得为大众服务,体现其服务职能,同时也可以起到双赢的效果[1]。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医院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跟进时代发展步伐,同时要做到拓宽市场,发展项目,提高效率与质量,改善医疗设备等等,对医院内部的硬件与软件都提出了很大要求。而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内部对自身约束机制的起到很大影响力的工作,有必要被提出来进行改善处理,才能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医院的需求,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得为人民服务[2]。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在我国,内部审计可以认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估机制,通过审查与评价某机构内部活动的相关性质来进一步分析得出其实施与机构实现目标的发展关系,进而进行改进,以达到最终目的。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审查是单纯的对公立医院机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设计,目标比较明确,也很单一,而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也给内部审计赋予了很多功用[3]。内部审计是一种监督与评价活动,内部审计对象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2014年的第一天,我国就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其主要明确规定了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自此以后,公立医院的相关审计部门开始不定期的进行医院内部相关情况检查与评估,主要体现在岗位管理情况、岗位人员情况、相关部门收支情况等,然后针对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通过解决以实现既定目标。公立医院的高效运作离不开其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随着社会发展,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一)监督检查与评价职能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有财务收支审计,资产负债审计,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收支,是公立医院执行服务功能是所产生的金额收支情况,是一种比较常规的基础性工作,对医院的经费医院情况、会计报告、其他情况进行核查,主要起内部监督作用。财政收支审计主要包括:收入审计与支出审计两方面。收入审计主要是对公立医院的各方面进行检查,门诊、财务部门、安全部门等部门进行核查,对其工作流程合理性入手,确定收入额[4]。其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来核查医院是否严格按照其标准进行收费,门诊部、住院部是否出现收入不实情况。最后核查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结算结果,是否出现差额,为什么会出现差额,应该怎么弥补等等。还有科教项目、激励方案等项目的实施所产生的财政收入都需要进行核查。支出审查。核查医院各种支出审批、支出范围、支出金额是否合理。尤其是人员经费和管理费用的核查,专项资金核查,药品和卫生资助金核查等,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资金支出流程中出现的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购买是否合理、甚至于药品入库、出库及退库情况进行核实。通过内部审计,发现、反馈、整改医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成本管理水平提高。
资产负债审计。按照医院资金管理要求,对医院资产情况与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坏账审计,全面深刻审查医院出现的各种坏账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清理、坏账比例,是否符合规范等等。对于负债审计,就要全面审核其出现原因,偿还年限等等,从而对医院资产负债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高建设性意见等。
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医院内部控制是否符合医院发展要求,收集资产使用情况、财务信息等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以做出合理控制工作。对于调查中出现的缺陷,及早向医院汇报,以制定合理措施进行整改,最终达到规避风险,控制成本,高效运行的目的。
(二)预防与管理控制职能
预防检查审计。作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与机构,应该保持较高的职业素养,时刻关注医院内部情况,协助医院管理层相关管理工作,这其中,我们应该注意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的合理性、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等[5]。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舞弊要做到掌握与控制,找到舞弊出现的原因、手段,以及其涉及范围和复杂程度,并制定适当的检查程度,有备无患。如果确实发生舞弊行为,首先进行实情调查核实,然后上报医院管理层,进行相关处理。
风险管理审计。它是对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应用于员工使用、资金运行等风险管理活动中。首先应该按照国家审计法律法规,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强化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化进行风险识别、评估等一系列审计工作,以保证合理管理医院风险,强化医院抗风险能力,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三)改善运营和服务职能
内部审计是一种工作手段,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和促进各职能部门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监督与服务并重。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监督医院合理运行,为医院内部管理服务。对于合同签署事宜,监督其是否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对于绩效审计,部门经济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对执行情况、成果等进行客观分析,充分发挥功用,为科学决策服务;对于科教项目,严格按照项目标准进行审计,考核其是否按要求进行,出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做出一系列可行性方案[6]。另外,在执行服务职能时,要注意避免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
三、影响内部审计发展因素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尤其是以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场所,其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审计机构的结构、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指导方针政策,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按照统一标准办事,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从而导致该机构职能较为单一,服务范围狭隘,授权不合理,导致内部审计失败。只有依托于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机制,审计成本、审计风险才能有效可控。
(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程度低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事宜的执行者,其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等能力要足够,而由于公立医院的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他们要时刻应对各种问题,面临各种挑战,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要求增加。他们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做到运筹帷幄,对审计事宜的执行都会有极大限制作用,只会增加审计成本。
(三)内部审计人员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环境长期处于传统阶段,特别是审计制度的较为陈旧,会严重影响审计人员的思维模式,没有真切意识到内部审计的职能已经改变,会造成新旧思维碰撞,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降低审计工作效率,影响医院高效运作。
四、内部审计职能发展前景
(一)改变内部审计人员思维模式
思维方式的改变,能够让公立医院的各个部门协同合作,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作为医院领导层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进行主题辩论赛,老领导、资深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会,通过开展发传单、海报等形式进行,能够较快被医院各部门所认可,共同促进医院目标实现。
(二)科学合理内部审计制度
医院领导层或者审计机构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审计政策,并且依据本医院的内部情况,比如医院发展战略、计划,制定内部审计操作规程。在规程中,应该明确规定审计目标、目的、内容、流程、方法等,从制度上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有效,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并且可以考虑制定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管理计划,使得审计工作高效进行。
(三)创新方法改进审计模式
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审计工作更加高效运行。在创新方法模式之前,应该明确审计的目标与范围,做好准备工作;执行时,应该与审计工作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专业知识,以高效实现审计目的为目标进行改善工作,同时对于相关信息统计,相关资料整理,相关事实核实都应该做到稳扎稳打。最后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计算机,也有利于方法创新与审计模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