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1:33:3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事业单位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不断扩大,加强风险和危机管理,保障单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医疗事业单位普遍关注的焦点。为顺应市场经济改革趋势,在现今的经济体系中有一席之地,医疗事业单位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在一个医疗事业单位的组成机构中,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在单位领导者管理中的作用日渐凸现。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医疗事业单位内控和内审制度,对加强医疗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以及提
升医疗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针对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开展进行分析,并就内部控制制度如何更好实施,内审监督工作如何高效开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前言
近年来,内控工作已成为从严治党、依法治国、规范行权、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内控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许多企业斥巨资设计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相比,医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迄今为止还缺乏一套针对医疗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具体规范。
医疗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组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提供的服务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在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不断加强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是医疗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其在保持单位自身旺盛的生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疗事业单位需要在日常的业务经济活动中,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内控和内审制度不断完善,从而为单位自身发展带来动力和拓宽空间。
一、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本质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第一章总则第三条规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第五章评价与监督第六十条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
1、内部控制同内部审计协调合作、相辅相成
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同内部审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且同处于单位内部综合管理体系之中,
在单位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过程之中,内部控制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的组织控制和考核,是一种重要的衡量手段,也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工作,来为日后审计工作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反之,内部审计工作也可以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进步不仅加速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同时也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来说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协调合作、相辅相成。[1]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内部控制来说,它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的结构组织进行统一治理,从而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对于所有对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的影响的内部因素的总称,可以称之为单位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单位可以进行自主的改变和选择的,同时内部环境也是内部控制工作加以实施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内部控制来说,内部审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内部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3、内部审计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管
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手段和途径,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它在内部控制中占据着一定的特殊地位,它不仅包含了内部控制的工作,同时也相对内部控制其他的内容来说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仅可以对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些工作内容进行监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独立性来对单位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掌握,通过在审计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从而对单位展开最为全面的评价,辅助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医疗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一)内部控制在医疗事业单位中发挥的作用
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能促进医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也是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强化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单位健康发展,能够有效规范单位会计行为。
能进一步规范医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能促进单位领导与财务人员之间和谐沟通、配合,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可有效防范单位内部各种风险;
从发展结果来看,内控制度的不断改进完善,会为医疗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利益和竞争实力,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对事业单位的热情。[2]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作用
建立健全的内审制度对建设、完善医疗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
医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需要对成本的效益进行考虑,因此对于一些临时性或未涉及到的业务,不能发挥出充分的作用,这也就需要内部审计来发挥自身的功效,以第三方的角度来对这些活动展开有效的监督评价。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可以填补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缺失,同时它也保障了自身的独立性能和优势地位,不仅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监督评价,同时也可以提升内部控制整体的工作效率。
2、内部审计主导风险评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风险的管理意识越来越强,这也就意味着在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式来临,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而在风险管理工作的展开过程之中,内部审计会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独特作用,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管理,单位要想对风险进行一个合理的规避,就必须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而业务部门却很难对风险做到全方位的探究,而此时只有充分的应用内部审计工作,才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对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此不仅可以对风险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处理,还可以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3]
3、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主要活动方式
对于内部控制来说,内部审计是一个主要的活动方式,它可以根据对风险进行评估的结果来制定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如此才可以保障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进行,使风险被控制在可以接受和处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内部审计可以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4]
三、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
大多数医疗事业单位都实施了内部控制,但从实际开展状况来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这一重要问题往往被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同内部控制工作、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间没有形成有效联动。
从医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法来看,简单对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内容进行调整无法满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单位内部的一系列因素影响性明显,如果内部控制制度本身机械性较强,则会导致其指导性与规范性功能低下。
(二)内部控制同内部审计间联系薄弱
医疗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同内部审计间的联系较为薄弱,这也是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乏与内审监督间的联系,内审监督工作开展很难得到具体指导。
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资源较少,两项基本工作间的内在联系薄弱,也会使得相关资源短缺的弊端会被无形放大;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本身的覆盖面较大,很多具体类型的内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上也会呈现出效率低下的具体问题。[5]
(三)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缺乏重点
医疗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虽然在常态化开展,但会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这实际上意味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在实际开展中缺乏重点,造成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际效率与质量很难获得提升。
医疗事业单位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内部审计监督实际需求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医疗事业单位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所有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进行妥善处理,很多具体问题虽然能够被及时发现,但在解决上的效率相对较低。诸如财务管理相关的内审监督工作无法较好开展时,内审监督工作中资源消耗及实际回报间会严重失衡。[6]
(四)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缺少独立性
医疗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开展的独立性相对较低,这也是部分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迟迟无法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独立性较低是指内审工作在开展时容易受某些部门及人员的影响,进而出现内审工作执行度低,内审工作效率低下,内审监督工作程序性缺失等具体问题。诸如一些事业单位并未在内部设置专门的内审监督部门,负责内审监督工作的人员实际能力和道德修养也参差不齐。
四、医疗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科学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当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单位内部更要自上而下的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给予充分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建设范畴的工作,单位应当集中资源来积极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医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会呈现出一定变化,且不同时期内部控制工作开展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需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在确立了可持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原则,并对内部控制建设制度中的内容进行较好细化后,单位也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建设制度进行修整,从而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开展上的指导性。
内控制度是人建立的一项复杂性工作,要想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就必须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必要时可成立一个专门的内控小组,高校、专业机构、专家等是不可缺少的成员。同时,医疗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意见也需要重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自身活力,可使内控体系的建设更为合理,还可让单位全体员工对内控体系有所了解,使内控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7]
(二)增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间的联系
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要与内部审计具有稳定且紧密的联系,且这种联系应当逐渐转化为两项基本工作间良性互动的纽带。单位需要自上而下的对内控制度进行推广,从而使得内控制度可以更好地对单位运转及各项事务处理产生影响;内审监督相关工作开展时更加需要在内部控制建设理念下进行,并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基本的内审监督工作开展框架。
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同内审监督间的有机联系不断增强下,内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便可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补充,这也能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方向性,并使得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准确程度有较好提升和保障。在医疗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只是第一步,完整的内控流程需要内审监督检查这一环节,来保证精心设计出来的内控体系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效用发挥。在医疗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内审监督制约机制,这也是医疗事业单位改善内控制度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三)明确阶段性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重点
医疗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切忌平淡无奇地开展,尤其是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下,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务必要对基本的内审监督需求进行妥善处理,并在确保内审监督工作覆盖范围可以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更加有目的性和重点地开展内审监督工作。例如,在每年年末,单位可以考虑将各项资金收支状况,物资采购的规模和程序性等作为基本的内审监督工作重点;在节假日期间,单位则可以将 “四风建设”“中央八项规定”遵守状况等作为内审监督工作重点。
医疗事业单位通过有选择,有方向地开展内审监督工作,在内审监督工作开展中的特色才能够凸显出来,更加能够对单位自身运转和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如实反映,这对于提升内审监督资源的实际有效性也有重要意义。
(四)增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独立性
医疗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独立性较低已经造成了内审监督工作的低效率和低质量,单位更好地开展内审监督工作也需要不断提高内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从而使得内审监督工作可以为单位更好发展 “保驾护航”。具体来说,医疗事业单位可以从内审监督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与人员设置这三个层面进行调整。 科学设置内审监督部门,赋予相应岗位和人员一定的内审监督权利,使得内审监督工作开展上可以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确保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来逐渐增加内审监督工作的独立程度。在内审监督工作本身的独立性可以上升到一定层次后,内外部审计和监督的协同性也能得到对应提升。[8]
(五)加强全员思想建设,深入宣传教育
医疗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对单位内部进行内控管理,需要在单位内部推广内控概念意识,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单位利用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向员工传达单位面临的形势与建立内控的紧迫性;在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可根据岗位的需要适当加入内控理论与知识的教育,让全员都能接触到内控理论,自觉提高内控意识;建立内部控制的单位文化,通过文化的推进与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提高全员的内控意识。
结语
医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持续跟进、评估并调整,在单位的日常业务工作中,需要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稳步推进医疗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使单位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优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