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 11:04:12
【论文摘要】:传统的合法合规性审计已经难以适应高校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必须尽快实现转型发展,促进审计价值提升。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高校内部审计如何实现转型发展与价值提升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新常态 内部审计 战略转型
内部审计战略转型是指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的全面转型。高校内部审计也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转型。
一、推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改革的重要意义
推行高校审计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科学准确的审计操作,提高审计的准确性,从而避免高校管理产生漏洞。高校内部审计管理要在强调审计监督智能的同时,重视服务的整体效能提高。学校领导应该重视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通过引进具有一定专业才能的审计师,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转变审计观念,加快内部转型
新常态下高校内审事业新突破需要审计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了新时期审计的新定位,强调了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位置,“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是时代赋予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历史使命。以往高校内部审计是以传统的合法合规性和真实性审计为主,但现在已不能满足高校对于风险控制和高校管理的要求,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把握审计升级转型的关键期,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定位,认清新形势,解放新思想,突破传统的审计方式,向以治理为目标、风险为导向、促进高校提质增效,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维护高校的管理秩序正常运行,促进廉政建设。
三、转型期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途径
1、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从内部控制审计着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制度是基础,体系是保障,审计人员通过检查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整、有效提出评价意见,并就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升预防和识别风险的能力,从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被动防御职能。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敢于揭露问题和风险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弱,尤其像高校这种事业单位,圈子小,“抬头不见低头见”,审计人员很多情况下会顾忌到人情等外在影响因素,审计报告多是遮遮掩掩。这种情况下,更应加强高校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应以审计事实为依据,审计重要性为标准。如实揭露问题和风险。只有这样,才能确实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被动防御职能。
3、提高内部审计计划水平
(1)采用风险分析方法制定年度审计计划。一是尽早考虑审计计划,当年计划下达后,审计部门就应当着手编制下一年度审计计划。多方面收集资料,适当开展调研;在实施审计计划过程中也应注意随时收集信息,主动思考关于审计计划的问题;二是制定中期审计计划,并实行滚动编制,从而有利于适时增加规划期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可以进行有效的指导。
(2)要加强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持续与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就审计的情况进行沟通。沟通的频率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目标、重点和内容、审计时间安排和人员配置是否适当,审计人员是否按照审计目标执行审计任务。一旦在审计中发现不适当的地方,就应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甚至可能因此停止对该项目的审计。
4、加强审计资源整合
(1)立足现状,合理充分调配内部审计资源。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依然突出,要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配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同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在选择项目时,重点考虑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成本费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等工作;其次要科学配置审计力量,在审计组的组成上,采取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方法,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增强协同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审计组织的整体优势。达到审计资源和审计项目的最佳组合。
(2)加强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如计算机运用、预算管理、财务会计知识等,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打破专业分工界限,充分发挥审计人员共同参与审、写、管,经常性开展业务交流,实现审计人员一专多能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让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3)突出专长,聘用技术专家拓展审计资源。随着审计项目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审计定性准确,处理恰当,避免造成一些过失,审计机构可以通过聘请其他专业部门的专家参与审计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使审计工作服务于宏观管理的方式更为快捷、有效、灵活。
5、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人员要学习并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对象数据的采集、筛选和分析;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和相关准则数据库,畅通内部各部门数据共享渠道,通过数据共享,实现财务会计数据与各类教学科研业务数据的相互关联,为查核问题、评价判断、综合分析提供基础。
6、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追究
内部审计的责任应该扩展到及时监督高校对缺陷错误的整改,及时检查评估相关部门的纠正成果并向上级报告,对整改不到位或不及时的部门应该深入调查是否存在固有局限或资金不到位等情况,对拒绝整改的部门要与部门主管积极交流,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争取找到适合这些部门的改革策略,做到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实施后续审计可以让监督服务一体化,统一内部审计程序,切实做到高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改善。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要求责任人限期整改;对审计提出的意见,要求责任人逐一落实采纳;对查实的违纪、违规问题应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配合,严格追究问责。同时审计项目结束后应当安排对上一年度重点审计项目的整改情况的后续审计,通过实地观察、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查证要求责任人按整改方案限期整改是否真实到位,并出具后续审计报告,从而确保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7、鼓励实施审计公示
对一些自身管理和内部审计发展良好的高校,可以考虑内部审计公示制度,做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加强内审部门以外其他教职员工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了解,并对内部审计的发展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使他们也有权利参与到高校治理中来。公示审计结果,扩大审计监督的影响面。高校应按校务公开要求,在校内推进公开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审计结果;通报其他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逐步探索向社会公开所有审计结果。同时将审计结果应用于高校考核、评优、评奖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提高审计权威性和威慑力。
四、结束语
总之,内部审计要实现自身价值并增加组织价值,必须拓宽审计范围,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发展过程本身,将对审计风险产生重要的综合性影响。限于资料收集的困难和研究方法的支持,加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理论梳理分析不够,高校内部审计转型过程中审计风险控制的路径设计问题讨论不够深入,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