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3 10:56:02
【摘要】:党的十九大对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并优化审计署职责,这意味着我国审计工作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标志着内部审计工作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医院内部审计是为医院资产保值、增值服务,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院经济的迅速发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形势下,要提高医院的竞争力,确保经济健康有序进行,就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所具备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本文就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医院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意义,以及当前形势下医院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措施作了阐述。
【关键词】:医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实践和内部审计理念也在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完善治理功能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同时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单位领导的重视。但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是授权为主的审计,一般是以真实性、合法性为目标的账簿审计,审计过程对象单一,监督管理不是很到位,医院内部审计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亟需对医院内部审计理论和审计模式进行更新,医院内部审计必须要跳出账簿,跳出内控。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运用,为解决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使医院内部审计能真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为医院的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述与特点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述
风险是指发生对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影响的事件的不确定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组织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在内的、组织整体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一种审计。评估风险的框架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X控制风险)X检查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为审计工作的主线,根据评估出来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是否可能存在影响组织的风险,并分析出管理中的高风险或薄弱环节,结合特定的内部审计资源来确定审计领域,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高风险领域,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事先发掘问题、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有效降低组织的风险,实现改善经营管理,增加单位的价值目的。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1、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认识被审计单位
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潜在的审计领域都是很广泛,涉及组织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而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需以风险为基础确定审计域,审计前不仅须了解与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适用的政策和程序,法律法规和政府行业标准,还需要了解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目标任务等因素,准确的评估出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过程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
2、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在对被审计单位了解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性测试,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与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来确定审计应关注的重点,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还可以提高测试的工作效率。
3、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使审计重心前移
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应含风险评估、实质性测试以及控制性测试等环节,而重点应该是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来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高风险领域,并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这样风险导向审计的重心就可由以前的控制性测试为主向风险评估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即可强化风险评估程序,还可进一步强化了风险评估对审计程序的指导作用。
二、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制体制不健全,独立性、权威性较差
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涉及有关方面核心利益的工作,按规定医院内审机构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据笔者调查所在的市(区)县级医院实际情况是按规定由一把手领导的很少,多数是由主管后勤的副院长或纪委副职领导,部分医院内审机构设置上就低于其它职能科室1格,直接由财务科或办公室的负责人领导,这样一方面使审计人员在职责落实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医院内部审计与其他业务部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处理相关审计事项时,很大一部分业务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相关领导的干扰或其他部门的牵制,使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监督时有后顾之忧,人为地削弱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另外,由于对内审认识上的不到位,部分医院把内部审计机构与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甚至财务部门混编在一起办公,有的医院甚至把内部审计机构与统计、物价部门合署办公,导致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内审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内部审计职能单一
目前笔者所在的市(区)县级好多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还是以按院领导要求或授权为主的系统基础审计模式来做,医院对内审的质量要求还仅限于查出了多少笔错账,发现了多少笔违规金额,纠正了多少违规违纪现象等,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错防弊。审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合法性、合规性审查,没有真正体现内部审计的专业优势及监督、服务职能。 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审计资源不能集中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部分,造成拣芝麻扔西瓜的局面。就笔者所在的市(区)县级医院,内部审计很少涉及到风险管理领域,这已远远满足不了新医改环境发展对医院管理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审计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审计,而在实际工作中,就笔者所在的市(区)县级大部分医院内部审计业务活动程序很不规范,自由裁量尺度把握不是很准确,大部分采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医院自己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加上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行,审计对象载体发生变化,内部审计信息数据“孤岛”问题突出,部分传统的审计线索和证据趋于隐蔽,增加了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导致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时存在很多问题。另一方面受传统的审计经验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容易把监督与服务对立起来,就项目而做项目,既不能对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等进行全面深入和把握,也不能从服务宏观的需要出发,对审计情况作深入分析和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风险、造成的危害,提不出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根本达不到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实质性要求。造成审完了问题还有,越审问题越多,审计人员就按领导要求疲于应付,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四)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佳,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审计难以全面实施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新时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审计、经济管理、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信息化等多方面的专业胜任能力,还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专业判断能力和丰富的职业经验。目前笔者所在的市(区)县级大部分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从财会人员改行过来,既缺乏综合管理能力和多元化知识,又缺少必要的专业培训,仅满足于懂财务、会查账的水平上,无法对医院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做出正确评估,职业胜任能力比较差。
三、医院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亟需积极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内部管理审计,将审计重心前移,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结合起来,对医院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检查,在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为促进医院完善治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一)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可以使审计的独立性得到提高
审计人员可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审计目标和任务,使通过风险评估确定的审计项目、实施方案与医院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目标、风险应对策略相结合,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对审计项目的影响,在充分考虑审计资源的基础上采取最佳的措施,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从系统、全面的角度为决策者提供改善管理的建议,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二)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更好的控制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由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是以了解医院的性质、状况、监管目标、战略目标、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及经营环境为起点,在评估医院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高风险领域,合理选择审计重点,使审计重点转移到内部控制、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减少效率较低的细节测试工作。这样就能根据审计业务性质和复杂性以及可以获得的资源来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提高审计效率,为医院资产保值增值和规范经济管理提供服务。
四、医院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措施
(一)健全机制,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本质特性,内部审计机构具备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人员独立履行审计职责、实现审计目标的必要保证,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它取决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根据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医疗机构都应当根据国家编制管理相关规定,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专职审计人员。并对其职能、权限、隶属关系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直接且无限制地与高级管理层沟通,免受任何威胁其履职能力的情况影响,不偏不倚地履行职责,使其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审计人员开展业务时不能做任何质量方面的妥协,对审计事项的判断不得屈服于他人,独立性和客观性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必须在审计人员、具体业务、职能部门、和整个组织等不同层面上得到解决,以改变内部审计地位低下和工作难的问题。
(二)创新思维,提高政治站位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要发展就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与中央决策部署高度统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树立内部审计的新理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整合审计资源,转变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去适应新时代发展。总结过去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转变审计传统思维方式,准确把握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定位,找准工作“切入点”。突出审计重点,加强问题和风险导向审计,对问题较多和风险大的业务要加强审计监督,紧盯问题和风险不放,加快对风险信息的反映速度,加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医院完善治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转变工作方式,扩展内审范围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医院审计人员应适应新时期审计转型要求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学习,树立起科学的审计理念,转变传统的审计思想和工作方式。着眼医院发展需要,实行监督与服务并重,努力强化服务意识,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医院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将监督职能寓于管理之中,发现和堵塞医院效益流失的“出血点”,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将审计重心前移,逐步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突出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注重揭示医院发展中的风险隐患,规范运作流程,最大限度的规避经营风险,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确定统一的风险管理评价标准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搞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树立“依法审计、严格程序、以人为本、注重预防、规范经营增加单位价值”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导向性的风险管理内部评价标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办法和作业流程,严格审计程序,积极主动地采取先进审计技术方法,找准风险控制点,与管理层进行协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使内部审计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规避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五)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内审事业发展的必要保证和重要支撑。增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保证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关键。医院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并定期接受后续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而且还要牢固树立内审增值意识、风险意识,具有信息化思维,切实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还要不断优化内部审计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逐步增加信息化、法律等非会计、审计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在能准确把握内审工作的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组织和工作模式,培养出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出内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不断开创新时代医院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