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09:57:2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王玲 顾明珺
【摘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预算监督的关键环节。加强预算执行审计,关系到单位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单位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为单位有序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部门预算 审计 思考
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概述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预算监督的关键环节,是对预算支出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的一系列活动。狭义角度上来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是单位审计部门根据部门预算批复,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与监督,并向单位领导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广义角度上来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是单位审计部门在预算委员会审批通过的部门预算基础上,对本部门在预算执行期间的经费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与监督。
二、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意义
单位财务收支能否做到有计划、有控制,关键在于预算执行是否“强有力”。
随着单位业务的发展,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也随着大幅度增长,各类经费也随之增加。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就能有效地防止在资金使用上不量力而行的种种弊端,争取达到综合财务预算平衡。通过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有关经济指标的计算,对重点项目、对象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价资金使用效果、效益,将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贯穿管理的整个过程,能够获得资金的最佳使用效果,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因此,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关系到经费管理的好与坏、经费使用效率的高与低,单位搞好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单位财务状况,从管理角度出发,督促单位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更完善。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内容
在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重点审查以下四个内容:一是审查部门各专项支出预算有无未批准擅自调整改变专项或专项之间调剂的情况;二是审查部门支出预算资金是否按批复范围和用途使用,有无虚列、挪用、超标准招待、违规发放劳务费、津贴等现象;三是重点对年度预算追加、上交和结余原因进行分析,分析是否存在因预算资金批复、拨付、支出不及时或专项推进困难等因素,造成项目进度缓慢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的情况;四是当年按部门、按专项计算预算执行率,对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四、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
1.部门预算各专项之间的随意调剂
部门在编制过程中有很多条目没有具体细化,在预算编制中没有直接标明用途,在加上根据当年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出现部门专项之间调整,或者经费不够追加预算,或者因工作需要增加专项追加预算,甚至是预算专项无法执行经费执行不掉。由于预算编制约束力低,预算编制不严谨,不能详细的了解每一笔资金的流动方向,预算也会逐渐失去控制,导致审计工作实施起来较为困难,稍不到位就会有落网之鱼,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2.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环节滞后
常规的预算执行审计是将年度部门预算执行结果与经批复的预算相对比,以判断预算执行的真实合法性。但是这种做法存在着批复滞后、预算编制不细化、执行随意性较大、基础数据不科学,编制内容不尽完整等先天不足。如果只对预算执行及其结果进行审计,则显得不全面、不完整。
3.审计中对绩效审计的重视不够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还是放在合法合规性的问题上。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方面提出的问题很少。由于在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时候,缺少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于非盈利性单位,其产出无法以经济收益为标准,要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社会就较难以数字进行量化,导致审计部门对于有无投入产出无法进行有效衡量。
4.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
每年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整个审查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但是在审计报告完成之后,由于单位审计人员有限,审计任务重,立马又投入到新的审计项目中去,对上一个项目的关注度就降低了,造成屡审屡犯。
五、对策
1.建立严格的预算可行性论证制度
为加强预算的约束力,提高预算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需要加强预算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由预算委员会成员及专家组成可行性论证小组,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进行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后期部门预算要严格按照论证后的预算执行。需调整预算的由各部门上报预算委员会,经委员会集体讨论决策。
2.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依据单位财务工作要求,改变以往审计思路,注重预算全过程审计监督,预算编制审计和执行审计兼备。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将网络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审计工作中,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建立完善的软硬件系统,借助网络平台,使审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实现数据共享,提高预算的透明度,从而维护公平竞争,减少违规。完整科学的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收集、查询评价资料,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为下一次预算的制定提供信息,并为预算项目的执行结果、验收提供信息。优化财务预算审计软件,及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了解单位的资金流向,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将事前预警、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等结合起来。
3.加强对预算收支指标的分析,促使预算支出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随着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的逐步规范,预算支出的使用效益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将是单位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审计部门应围绕预算支出的效益,将资金使用效益的分析和评价作为审计的重点,分析衡量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费节约程度的指标,如本年度经费占上年度支出的比率、人员经费占部门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部门支出的比率等,促使各部门预算支出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4.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
单位问责的启动往往取决于领导的意志,没有制度保障,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问责的主体、问责的范围和内容、问责启动的程序以及责任的界定等予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