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4 09:13:3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解媛媛
【摘要】:本文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为背景,结合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从医院内部审计实际工作出发,根据科研经费审计现状提出了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是科研经费审计的基础,对加强科研经费审计有深远的影响。文中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难点及其应重点关注内容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医院科研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思路进行了探讨,对医院开展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研经费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 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展开,国家对科研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作为高校的附属医院每年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也随之逐年增加,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科研经费的监管将持续延伸。与此同时,在医院亟待建立和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背景下,从内部控制审计着手优化科研经费审计,将有利于提高审计效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规范医院科研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医院开展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审计是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有力对手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医院健康发展的保障,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根本目标是为了保证医院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健全和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以及督促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以促进医院改善内部控制及加强风险管理,是确认、评价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形成原因、提出改进内部控制建议的过程,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二)开展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建立相关审计联动机制
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从内部控制着手将科研经费审计从繁复的财务收支明细中解放,与医院的总体规划和中心工作保持一致,真正达到为医院增加价值的目的。其与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科室绩效审计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是科研经费审计的基础,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医院科研经费审计效果不理想、实施难度较大等实际问题。
二、医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和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尚需健全
虽然作为高校附属单位医院在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但目前尚未形成完备的制度建立及更新体系。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制度以及医院内部控制还不够完善。
1.缺乏统一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由于目前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尚未统一,出现了有关科研管理文件数量众多,但未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的现状,因此造成医院科研审计制度不健全,责任模糊的现象,找不到国家层面上的、系统的、完善的科研经费审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面临无制度可依的尴尬局面。
2.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更新滞后
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管控力度逐渐加大,相继出台了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和规定,如:<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国卫科教函〔2014〕182号);<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沪财教〔2015〕95号);<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沪发改规范〔2017〕2号)。制度文件的相继出台表明国家及上级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监管也在持续跟进。有些医院虽然建立了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制度,然而对相关制度的更新及维护不及时的现象必然会影响科研经费管理的执行效力,更加大了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的难度。
3.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开展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一项重要的目标强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规定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在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参加的2013年度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工作启动会上,科技部部长对近年来科研经费违纪违规现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其结果表明:大约95%以上的科研经费违纪违规行为是由于不了解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所导致的,这些行为包括:没有对科研资金进行单独核算、转拨科研经费没有履行审批手续、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支出科研经费等,这些已被制度明令禁止,本应在实务操作中可以避免的问题的出现,再次为科研经费管理中宣传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医院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风险认识不足
由于大多医院科研项目负责人以及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的必要性认识不够,风险控制观念淡薄,加上医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缺少风险评估程序,使得医院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设计上的缺陷不能及时予以纠正。这些风险和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预算管理中的风险和隐患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预算编制环节和预算执行环节。前者主要包括:编造虚假的课题预算;未按规定程序调整预算;一个项目多头申报;课题经费来源与支出预算编制不完整或没有列到明细。后者主要包括:预算实际执行与期初预算差异较大;预算执行缓慢,不能按时结题,经费结余金额较大;通过各种方式挤占或者挪用课题经费(设备费、基本建设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超预算,以其他项目调节);间接费用、绩效支出超预算比例。
2.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和隐患
合同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合同签订环节和合同执行环节。前者主要主要表现在:对大额科研试剂和大型设备的采购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科研项目负责人以医院的名义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医院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者主要表现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监控不当,未按期履行科研合同或未全面履行合同;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医院的经济利益、信誉和形象。
3.财产保护中的风险和隐患
医院资产管理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然而在实务中有些临床专家没有国有资产意识,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凭借科研能力争取来的,自己有支配权,用科研经费购置仅针对某一科的负责人或者某一课题使用的先进仪器设备,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大、相关性低,甚者出现使设备长期闲置的情况,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流失、贬值等风险。主要表现在:大额设备(200万以上)采购无联合评审手续;未按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的规定采购设备;重复购置设备,采购无关的设备、软件;采购的设备未入医院固定资产帐,形成帐外资产。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方法局限
1.内部审计人员全局意识及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中会计、审计等专业背景人员较多,知识结构多元化不足,而科研经费管理本身比较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在新形势下难以胜任医院科研经费审计业务类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另外,很多审计人员创新意识不够,固守于传统审计思维,认为医院科研经费审计重心还是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没有内部控制审计意识。加上对新制度、文件的精神吃不透、理不清,在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时边用边学,最终只能把主动权交给并不熟悉医院科研经费审计的社会审计机构,更不能在医院建立起内部审计自身的良好形象。
2.科研经费审计方法局限,影响审计效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解媛媛
医院对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开展较少,且审计趋向于以单个科研项目入手,着眼于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这种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投入多,但覆盖面小、影响力低。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多数情况下科研项目审计都是在结题后进行,以事后审计为主,没有事前、事中控制。医院审计部门面临审计结果运用效果不佳,评价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专业能力不够且审计风险较大的局面。
三、医院科研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实践的思路探讨
(一)把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的关键流程
审计流程的把握对开展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应该重点关注医院内部控制设计与医院内部控制运行两方面。在内部控制设计层面:应当先收集整理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将医院目前正在遵循的管理制度与上级制度对照,找出相冲突的地方和已过时的规定并予以纠正;其次检查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各部门是否有相应的管理办法职责是否清晰,对于制度缺失的环节要加紧制定制度。在内部控制运行层面:可以采用观察、检查、穿行测试、重新执行等方法更好的了解科研项目的业务流程和科研经费运行的内部控制流程,针对重要处理环节,审计人员可以询问相关人员对规定程序及控制的了解程度,识别出控制失效的环节。
(二)把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的要素环节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01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相关规定,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审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对组织层面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结合科研经费审计的特殊性,医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从科研经费管理内部环境、科研经费管理控制活动、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与沟通等方面实施审查与评价。
1.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环境的审查与评价
控制环境构成医院的氛围,是由多方面的要素组成的。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环境并非会打压科研热情,而是通过优化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建立良好的科研考核和奖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和提高科研水平。医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医院的组织文化、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等。
(1)审查与评价医院的组织文化
医院组织文化要渗透到医院各项业务的开展,因此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组织文化即为医院的组织文化。由于市级医院资源整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两所附属医院(九院、三院)于2015年完成了资源整合,医院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科研管理业务更加复杂。医院文化对科研管理工作的作用更加凸显。
在审查评价医院的组织文化时重点关注:医院是否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培育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医院文化;院领导和医院中层干部是否发挥了主导和模范作用;医院文化是否渗透日常医疗、护理、后勤、管理等服务,并得到了医院全体人员的遵守;医院是否对已有的文化进行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
(2)审查与评价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在审查评价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时重点关注: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办法等制度体系是否健全;制度内容是否体现了国家最新的制度要求。
审查和评价制度建设时也要关注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建设情况。要完善和细化科研经费审计制度,使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有权威的制度可以遵循。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对实现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
(3)审查与评价科研经费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审查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主要关注人员的授权审批职责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情况。既要明确各级管理层级的权利和义务,层层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又要实施相应的职责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在审查评价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时重点关注:医院的科研管理机构的设立是否合理;是否建立了科研管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合理;对科研项目申报、经费使用环节是否存在越权审批、不合规审批的现象;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是否相分离;科研经费管理与审核监督是否相分离。
2.科研经费管理控制活动的审查与评价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要素,也是内部控制实现控制目标的关键。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活动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科研经费管理控制活动要素包括:预算控制、合同管理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等。
(1)审查与评价预算控制
科研经费预算控制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对预算控制的审查与评价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和预算调整两个环节。
对预算编制环节的审查重点关注:预算编制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否存在编制虚假项目预算套取课题经费的现象;是否存在通过科技中介机构包装虚假项目,以及同一项目多头申报等方式骗取经费的可能。
对预算调整环节的审查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中规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预算调整的相关规定,对需要报批调整的事项、医院有权调整的事项、一般不予调整的事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须结合具体预算调整要求进行审查。
(2)审查与评价合同管理控制
科研经费合同管理控制是通过梳理合同管理的整个流程,分析关键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将合同风险控制在医院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过程。审计人员应当关注合同管理控制中的各项风险,并督促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及合同会签流转部门在实务中加以控制,以最大限度维护医院的利益和社会公益形象。
审查和评价科研合同管理控制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医院是否建立了分级授权的科研合同管理制度;医院科研合同是否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按照医院合同管理制度的要求完成合同的会签流转;是否建立健全了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并开展了合同后评估;合同执行内容是否按期履行;对合同纠纷的处理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审查与评价财产保护控制
医院科研经费购置财产主要包括:试验用设备、耗材、试剂、计算机软硬件等资产。用科研经费购买的资产不是哪个专家个人的资产,而是医院的资产,同其他资产一样要实行出入库管理制度、医院资产管理制度、资产使用领用管理制度等规定。科研财产保护控制要求医院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科研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审查和评价科研资产保护控制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医院是否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的科研资产盘点清查制度;科研经费购置资产是否全部记入医院资产管理系统;科研协作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是否全部记入医院资产账目统一管理;对于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使用情况有无定期核查;医院对于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使用效益是否进行评价。
3.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与沟通控制的审查与评价
信息与沟通控制即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与沟通控制要素主要包括: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安全性等。
(1)审查与评价内部信息传递
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医院对其信息与沟通越来越重视。信息的真实与沟通的及时对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要求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所有的信息,并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所有的信息。
审查与评价科研内部信息传递时主要关注:医院各科研管理相关部门、人员之间的信息是否有效传递和沟通;是否建立了各学科之间的科研交流平台;科研管理部门是否定期与科研项目团队进行交流和调研;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是否实现了数据实时传递和更新;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审计处等是否建立了定期的数据信息核对。
(2)审查与评价信息系统安全性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信息系统中的软件、硬件、数据、人员、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因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障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审查和评价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时应当重点关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建立了严格的用户管理制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建立了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否进行了安全策略的保护;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完整,能否完整真实的反映医院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情况。
(三)加强审计自身建设及对制度的培训,更大限度用好制度
1.转变审计理念与方式,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部门应提升自身服务理念,从简单的查错揭弊,向内部控制全过程审计延伸,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为医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是审计过程中注重征求学校财务、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组关于完善管理、健全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科研管理人员、课题负责人等共同分析存在问题的潜在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运行效力。
二是审计人员以参谋和助手的身份提供咨询和建议,协助科研部门建立科研廉政责任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的现实原因,研究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是审计部门突破监督者的角色,使被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监督。双方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对立关系转化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协作关系,从而充当管理人员加强自我控制的热心顾问。
2.加强宣传、学好制度、用好政策
审计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还要加强法律、计算机信息管理、基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累积,要集中精力研究制度、文件的精神实质,做到读懂制度、讲清制度、用好制度。医院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对国家教育部、上级医学院今年发布的文件,以及学校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等的宣传,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熟悉相关制度规定,知晓国家的相关政策,切实增强执行制度的意识,用好政策。
3.明确职责分工,提高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
医院科研、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及时主动的为科研人员提供咨询和服务指导,努力为科研人员创造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条件。科研部门要经常深入科研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予以解决,不断加强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应该发挥熟悉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和有关财经法规的优势,为科研人员科学编制和执行预算提供主动解答服务。内部审计人员需充分发挥咨询服务作用,及时提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宣传国家、医学院等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医院的相关政策,向科研人员提供审计咨询和服务指导。
四、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的前景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医院科研部门借助计算机系统管理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这将有力的推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的信息化进程。期望会有那么一天,医院管理层和每个职能部门都能从内心深处切实的理解审计监督是维护医院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是医院管理系统中一个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把内部审计纳入医院的经营管理中,与医院的业务流程、财务、事务管理流程紧密联系,赋予审计部门必要的信息系统查看权限,更紧密的参与医院的发展规划和制度建设进程。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全局意识,为医院的发展作更多的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