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9 10:33:16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环节,在医院风险管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内部审计应明确其在医院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定位,根据医院经营活动的特点开展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在医院风险防范中发挥作用。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所担负的监督、服务和风险管理的职能,使得内部控制审计成为现代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内部审计在医院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定位
1、内部审计是医院风险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处在医院内部控制环境中,在医院风险管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内部审计具有评价风险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两大职能,目的是为了防范和控制风险。内部审计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测试,促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从目前医院内部审计所开展的各项审计项目来看,财务收支审计侧重于防范财务风险;经济效益审计着力于防范资产风险和技术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则主要防范人事风险和资产风险。
2、内部审计是对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和评价的有效途径。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式控制。医院为了完成既定的宏观控制目标,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内部审计所赋予的检查权、调查权、报告权和建议权的运用,对医院内部经营和控制程序的运行状况进行独立的审查,以帮助医院管理层和决策层监督医院各项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程序的有效履行。
3、内部审计是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医院各项工作规范运行,增加效益的有效保障。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是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有效运行的基础,是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屏障。通过内部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弊端,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措施,增加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以下目标: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卫生部制定、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对医疗机构经济活动的具体控制程序进行了设计,为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操作规范。近年来,我院内部审计根据医院经营活动的特点,围绕医院经营管理目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1、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主要审查医院是否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程序和控制办法,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主要检查医院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并成为员工的行为规范;三是医院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医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否都有内部控制程序和控制办法。
我们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从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制度人手,对一些容易发生错漏和舞弊行为的业务流程和控制环节,如物资采购、基建维修工程、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重点评审,找出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并分析其影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出完善的措施,进一步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和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2、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审计。
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是我院内部控制审计和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涉及环节多等特点,从而导致控制的难度大。我院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基建维修工程项目采取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工程结算审计。
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内部控制审计重点应关注:建设工程项目在立项前是否从医院发展大局出发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是否考虑项目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是否实行招投标管理,招、投标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此外,还应关注工程预算的执行情况、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已完工程国定资产交付使用情况,特别是新增项目是否经院领导审批,并实行会签制度。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深入施工现场,及时掌握工程材料的型号、质量、价格及工程进度,对施工单位支付的进度款应进行审查,严格按合同规定和施工进度支付,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的风险,规避财务风险。
3、医疗设备采购内部控制审计。
医用物资是医院在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据资料统计,我国大中型医院,医疗设备的总值约占医院固定资产的30—5O%。医疗设备的采购环节是医院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源头,也是减轻病人负担、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一环。
医疗设备采购应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法进行阳光采购,审计部门对招标采购环节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应参与招标采购的全过程,做到“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跟踪”,发挥内部审计的制约、鉴证、防范、促进、参谋作用。
3.1事前参与。
审查评价医院招标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套切实可行的招标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足招标工作的前提条件。应发挥制度规定的整体合力,对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分解,及时纠正违反制度的行为,使制度约束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审查内容包括:职能科室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和规定;科室在采购环节各岗位的设置及职责是否明确;在重点环节如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采购与验收、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足否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约和监督的机制,是否明确采购环节的审批权限等等。
3.2事中监督。
加强采购招投标各环节的监督,可以有效的堵塞漏洞,规避采购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医院的经济利益。
3.2.1设备立项与设备购置计划审计。设备立项审计可以防止盲目采购,有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立项的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组织专家组进行了可行性评审,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购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和用户调研,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规格型号、售后服务是否进行了认真的论证等。对设备采购实行计划管理审计,可以防止设备采购资金的浪费,提高设备采购工作效率和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3.2.2招标文件审计。可以避免招标文件不规范而导致招标工作被动、招标人与投标人发生纠纷等问题的发生,审查内容:是否包括对招标设备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办法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拟签订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审查招标文件中所列示的有关评标要求及评标标准的合理性、规范性,审查招标文件与招标通知书的一致性。
3.2.3标底价的审计。标底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招投标过程的公正性,影响竞标、评标的准确性。对标底审计应重点审计标底的确定依据、标准和计价原则。
3.2.4开标审计。可以确保开标过程的公开、透明。审查内容:开标是否在有监察、审计、财务、设备部门、专业技术等人员组成的评标小组的监督下进行;是否在规定时间停止接收投标文件;是否当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是否按程序公开唱标;审查投标人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
3.2.5评标审计。可以确保评标过程中平等、公正的对待所有投标者。审查评标内容是否全面,评标标准是否合理、科学,评标标准是否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是否有妨碍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现象。
对于专业设备的招标,审查是否重点关注设备的性价比:评标时不仅要看其报价的高低,还要考虑设备在评标预定的寿命期内可能投入的运营、维修和管理的费用等,避免盲目追求价格最低,而不考虑以后设备使用中可能发生的费用。对通用设备及一般卫生耗材的招标,审查是否以最低价格中标为原则,以质优价廉者中标。
3.2.6定标的审计。审查定标程序、方法的合规性,切实做到优价中标,使定标价格既符合市场行情,又符合医院设备采购的效益目标。
3.3事后跟踪。
进行经济合同审计,可以避免潜在的经济纠纷、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3.3.1经济合同内容审计。可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设备采购的顺利进行。审查内容:经济合同的签订是否合法、合规;足否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签订;合同条款是否完整,意思表达是否严密;是否存在经济风险的内容等。
3.3.2经济合同执行过程审计。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审查内容:供应商是否严格按合同规定供货;主管部门是否按规定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仓储保管执行情况是否合规;有无浪费行为和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采购票据是否齐全以及采购付款的执行情况。
3.3.3积极运用内部审计结果。可以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一方面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深化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被审计单位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检查,跟踪反馈;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切实研究并安排有关部门落实和整改,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内部审计在对医院设备采购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对存在的或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将医院面临的采购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并尽可能规避经营风险,这不仅能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水平,降低采购成本,维护医院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防范招标采购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等商业贿赂现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抵制不正之风,对净化采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实物资产内部控制审计。
主要审查实物资产的动态变化有无审批,会计记录与实物保管是否相互分离与制约,有无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在对我院医用耗材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中,我们根据医用耗材管理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要求,确立医用耗材管理内部控制各关键点应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详细检查各科室是否根据医用耗材管理的需要建立了必要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每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都根据医用耗材控制程序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并按医院实物资产管理的要求加强医用耗材管理。在医用耗材管理的程序控制上,是否指定专人负责科室医用耗材的领用、保管工作;医用耗材管理人员是否实行定期轮换制度;领取医用耗材的数量是否与当日医嘱记录一致;领取医用耗材是否实行发药人员和核对人员双签名制度;医用耗材报损率是否控制在0.5%以下。对医用耗材的实物管理,我们重点检查了医用耗材仓库,特别是高值耗材和批量领取的医用耗材是否建立了账目进行管理;是否定期进行盘点清查;账务人员是否每月与仓库保管员核查医用耗材的出入情况,账物是否相符。
三、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在医院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1、健全了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对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可行性进行了审核,并结合医院管理年的要求对我院沿袭下来的各项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制定下发了涵盖医院经营管理、医疗质量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规章制度400多项,进一步完善了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内控制度建设日益科学和完善,从而增强了医院内部控制对风险的防范功能,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提升了医院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医院安全稳健经营。
2、完善内部控制的流程。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性测试,找出实际执行情况与制度规定和要求的差距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难点、薄弱点,加强实物资产流程管理和程序控制,优化和细化了医用耗材管理环节,使医院内部控制流程更加科学有效,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降低了医院经营风险。
3、落实风险管理责任,调动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在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合法性、可行性测试的基础上,对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日常管理风险中的控制过程、控制责任和控制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考评结果作为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年度考核的奖罚依据,与绩效工资总量调控相结合,调动员工参与医院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关键在于防御风险,防范胜于查处。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的内部审计要摆脱旧框架的束缚,不断树立“一个单位的审计应该是从防范风险开始”的理念,充分发挥审计“预防、揭露、抵御”的免疫功能,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感受风险,提前发出警报,起到预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