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 10:46:27
【摘要】本文介绍了审计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制度建设的措施。
审计组织为使其审计工作能够遵循审计原则、审计准则和其他审计规范,有效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工作质量,就应该对各项审计工作实施必要的管理。无论国家审计机关,还是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都应该制定相应审计质量管理的标准或规范,从政策和程序等方面控制审计工作的质量。
近年来,质量概念在审计机关已经深入人心。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内部审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要想科学地实施审计质量管理,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要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
一、审计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组织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即审计工作与审计标准、规范以及相关规定的符合程度,它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审计过程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成果,即审计报告等的质量。审计质量管理也称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一定的审计过程、审计行为乃至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审计质量管理。审计质量的高低,是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要想使审计工作真正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准则和规范是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审计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采用一定的控制措施,合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可见,审计质量管理所要解决的是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落实问题。这对实施审计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审计质量管理即是一种全面的审计管理活动,也是审计管理的归宿,对于保证审计能够按照既定标准运行,克服随机因素、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一)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质量高低决定审计风险大小。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审计质量越低,审计风险就越大。如果审计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实施审计,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那么就有可能因没有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影响财务报表的重要事项,表达不正确的审计意见,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利益,而引起诉讼。或造成不利影响。反之,则可以把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利于保障审计工作效果和规范审计人员职业行为
发挥内部审计职业应有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结果质量。它不仅对审计组织本身和被审计单位发生影响,还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内部审计只有在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强化审计工作的内部制约,为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空间。同时,制定审计质量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还可以督促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和和规范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其职业行为,从而使审计准则和规范标准等落到实处。
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内部审计在审计质量管理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值得内部审计机构和广大审计人员加以研究解决。
(一) 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首先,内部审计系统自上而下的规范体系不够健全,现有规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上级审计机关出台新的审计规范、准则后,下级部门没有及时地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配套制度,导致审计人员遇到新问题时,没有有力的审计法规、制度作为支持,影响了审计质量。
其次,现有各项准则、制度等,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完全按照执行,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不到位。例如,内部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非常健全,制定的很合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以这些制度为标尺,审计存在很大随意性,导致审计制度失去应有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队伍和审计人员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审计人员数量不多,不仅要完成上级审计部门下达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任务,还要完成本单位审计工作任务,和一些临时交办任务。还要抽出部分人员和精力组织各部门下达的宣传、考试等活动,分散了审计人员的精力,导致审计项目质量不高。
其次,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审计项目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部门出现新问题,但审计业务人员因忙于工作,没有及时补充新知识,不能较好的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业务水平不高,不能发现和查出问题,同样影响审计项目质量。例如,在审计过程中,因审计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审计中无法判别所审计的事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或因审计人员宏观政策水平有限,出具的审计报告没有分析出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更直接的参考。
(三)审计方式方法中存在问题
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引用的不够广泛。
首先,原始的手工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记账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影响了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当前,我区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刚刚起步,审计软件没有进行大面积推广。
其次,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不够。审计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测试等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被充分应用。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制度建设的措施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逐步建立起以审计项目负责制、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审计质量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责任,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督促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建立和完善审计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质量激励制度。近年来,我院内部审计机构围绕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今年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工作,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补充、修改完善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11 项。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内部审计工作规程、财务收支审计制度、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审计制度等,这些审计制度已成为医院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整合资源,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培训
一是充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节约审计成本。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审计项目,如固定资产投资等审计,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审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二是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发挥内审作用。审计人员培训方面,一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素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学习和掌握与本单位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规定,保持清醒的头脑,适应新形势下审计监督的要求。二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如新出台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培训;区卫生局审计中心结合审计质量管理检查中存在问题对所属单位审计人员进行培训,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三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内部审计人员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守秘密、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来规范、约束自身行为。
(三)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由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环节工作效果构成,任何环节出现偏差,都会产生审计风险,影响审计项目质量。
1、审计项目计划。加强调查研究,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立项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审前调查基础上,制度审计方案,为审计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2、依法审计。在实施审计项目中,明确责任,确保审计行为的操作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取证环节,按照有关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操作,避免随意性,确保审计质量。例如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住院处、收费处现金管理。现场盘存现金,看实有现金是否与HIS系统报表数相符,有没有白条充抵现金、挪用现金等现象。现金盘点采取突击抽查方式进行,必要时应当追查到银行对账单、会计凭证和账簿,确保现金流程安全性。
3、审计报告。报告格式规范、要素完备,审计评价客观,建议可行。报告内容应如实揭露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和预防的办法。
4、跟踪落实。审计结束后,必须督促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问题,吸取教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从制度上预防违规问题的发生。做好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
(四)力求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要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联网审计。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使审计实现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与事前审计转变。
审计方法由过去对会计资料的详细检查,转变为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的抽样方法,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崔振龙 审计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战略质量管理 《中国审计》2007年14期
2.李金华编著。审计理论研究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4
3.程显华编著。2005年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论文集 北京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