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4 14:21:10
【摘要】内部审计监督范围的扩大,使得对内部审计成果及其运用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成果的质量,更好地利用内部审计信息,是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使用者需要探讨的问题。内部审计成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科学合理的运用内部审计成果,即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又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作用,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预警”及“免疫系统”功能。
【关键词】内部审计 成果 运用 方法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51号》的颁布实施,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及《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操作指南》等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应履行的工作职责、承担的工作任务、具体的工作流程等内容。这些文件的出台,使“内部审计”一词频繁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监督范畴随之扩大,几乎涵盖了单位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扩大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是当前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拟就内部审计成果及其运用谈几点认识。
一、内部审计成果的内涵
本文中的“内部审计成果”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在履行内部审计职责时,通过一系列的审计活动而取得的审计结论或结果,它即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心血,也是内部审计机构工作成绩的体现。按照内部审计业务类型,内部审计成果可细分为预算执行审计成果,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专项审计调查成果,后续事项跟踪审计成果,工程决算(或预算)审计成果,合同审计成果等等。内部审计成果可以存在于审计工作之中,也可以通过音像、书面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内涵
本文中的“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是指相关机构或部门,因某种目的对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按照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方法可分为定量运用和定性运用,正面运用和反面运用,显性运用和隐性运用,单项运用和综合运用。按照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主体可分为外部审计机构,上级管理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决策部门,单位内部包括人事、纪检监察、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在内的职能部门。按照内部审计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可细分为预算执行审计成果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专项审计调查成果运用,后续事项跟踪审计成果运用,工程决算(或预算)审计成果运用,合同审计成果运用等。
三、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成果是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内部审计更加注重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通过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具有风险隐患及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和全面分析,从有利于领导决策和加强管理的角度提出有效建议和措施并形成内部审计成果,是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及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是人事部门考评单位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本文中的卫生计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卫生计生系统主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其所在单位资产负债、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所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行为。这项工作是由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的。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以适当方式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党政联席会议及党委会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由此可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奖惩具有重要意义。
(三)合同审计成果是签订正式经济合同的依据
本文中的经济合同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有关经济合同法律、法规及单位内部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运用规范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及下属机构与外部企事业单位签订经济合同、履行经济合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审计监督、检查、评价和咨询活动。它真正实现了审计“关口前移”及合同履行“全过程监督”的职能。目前,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明确规定签订一定金额以上的经济合同,必须有内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合同审计评价意见,否则相关部门不予在正式合同上签章。
(四)项目点审计成果是支付项目经费的依据
卫生计生系统单位因其工作性质和业务范围的特殊性,每年都会收到国际基金组织对中国的捐款,某些国际基金组织在与中国签订捐款协议前,要求接受捐款或代管捐款资金的单位必须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并将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成果列为向中国拨款的前提条件之一,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每年必须完成其指定或特定项目点(接受捐款的单位或组织)的审计工作,否则将停止对中国的拨款。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国际基金组织的要求,按照项目管理规定,对指定或特定项目点实施审计,重点包括项目经费的到位情况、经费使用的合规情况、项目拨付物资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项目指标的完成情况等内容,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根据审计情况出具项目审计报告并及时报送国际基金组织。国际基金组织依照程序审核项目审计报告,并根据内部审计成果确定下一年度的拨款时间及金额。
(五)课题审计成果是课题结题的前提条件
卫生计生系统单位承担着大量的课题研究与开发工作,由于大部分课题负责人都是卫生计生系统专业出身,对课题经费的预算执行及经费支出归集等要求不甚明了,为了规范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某些部委在拨付课题经费时要求课题组在申请课题结题前,必须由课题承担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对课题经费进行审计,并在申请课题结题的报告书上签署内部审计机构意见,否则不予受理课题结题的申请。
(六)外部审计机构利用内部审计成果达到审计成果效能最大化
随着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的力度逐年加大,卫生计生系统财政经费也成为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重点关注的对象。加强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是外部审计必不可少的环节。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机构之间的联系,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促进信息交流和审计成果的共享,实现审计成果效能的最大化。
四、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内部审计成果定期报告制度
1.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向上级审计部门报告审计成果
内部审计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梳理和汇总一定时期内的审计工作情况及审计成果,并形成书面记录报上级审计部门,也就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大家长”。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这段时间完成的具体审计事项、审计涉及的金额、前期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审计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单位近期发生的重大经济事项等内容。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的内部职能部门,它的独立性远远弱于外部审计机构,当有效的审计成果不被采纳时,只有依赖“大家长”的支持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大家长”不仅能够为内部审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坚强后盾及有利的支持者。只有定期向“大家长”汇报内部审计成果,才能使这个“大家长”及时了解所属单位的审计工作动态,有针对性的给予业务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大家长”的威力。
2.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审计成果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委托的分管领导汇报一定时期内的审计工作情况及审计成果,这即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也是义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一般都是医疗卫生计生系统内知名的专家、教授,平时对内部审计工作了解不多,甚至有些领导都不清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还有些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只会找他们的毛病,从内心就充满了抵触情绪,更不用说对内部审计成果的认可和运用。只有让单位领导了解内部审计、认可内部审计,才能谈到对内部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因此,审计意见或建议能否得到有效落实第一要旨就是必须获得单位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内部审计定期报告制度的建立是内部审计机构与单位领导之间最好的沟通渠道。通过定期汇报,可加深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知和理解,知晓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责以及了解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项管理问题,便于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落实内部审计意见或建议,保证内部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同时,也可使内部审计人员知晓单位领导的管理思路或下一步的工作动向及意图,确定重点审计领域,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
(二)建立重大违规事项即时报告制度
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经济问题或重大违规事项,应随着事态及审计情况的变化即时向单位领导报告动态信息,必要时,可向上级审计部门汇报。汇报的内容应包括:重大经济问题或重大违规事项产生的事由,可能涉及的人员,造成的审计影响以及可能给单位带来的经济损失等内容。使单位领导在第一时间知晓事态进展,及时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使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
(三)建立单位各部门之间沟通机制
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单位内部人事、纪检监察、财务管理等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内部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利用。
当内部审计机构完成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及时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送达人事部门,以便于人事部门完成对单位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和奖惩,否则可能会影响下一步的人事安排。
当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经济问题时,应及时将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及内部审计成果送达纪检监察部门,以便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案情的严重程度履行下一步的处理程序,否则可能会错过最佳查案时机。
内部审计机构应与财务、物资管理等部门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共享审计、财务及物资管理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既便于财务、物资管理部门及时更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便于内部审计人员及时了解财务、物资等方面管理政策的变化。
由此可见,只有建立良好快捷的沟通方式,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成果被合理、高效地运用,才能有效的行使内部审计职能。
(四)利用单位协同办公平台实施合同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可利用单位协同办公平台完成经济合同审计工作,并将合同审计评价意见书通过协同办公平台送达到合同送审部门。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首先,送审部门将需要审核的采购合同书上传到协同办公平台,由采购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分别会稿并出具相应的意见。
其次,采购部门在协同办公平台上审核送审合同书,并将部门审核意见及与采购相关的资料扫描件等作为附件一并上传到协同办公平台。需上传的相关资料包括:采购项目预算,报请领导审批的请示或报告,送审部门填写的申请采购经费确认函,财务部门签章的项目采纳资金到账情况确认回函,由专家或评审小组签字的评标报告、谈判报告和会议纪要,聘请的法律顾问出具的正式合同审查意见书,中标通知书或成交通知书等资料。
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合同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并将合同审计评价意见书上传到协同办公平台。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采购项目是否有预算、领导批示和资金保障,采购方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经济合同标的、数量、价款、质保金、履约方式、合同期限以及支付方式是否恰当和准确,采购的评审过程是否有纪检监察人员的现场监督,法律顾问提出的建议是否被采购等内容。对于存在问题的送审合同书,内部审计人员应出具合同审计工作底稿,并通过协同办公平台送达送审部门进行复核和修改。对于不存在问题的送审合同书,内部审计人员应出具合同审计评价意见书,并通过协同办公平台送达送审部门。
最后,送审部门在取得了采购部门审核意见和内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合同审计评价意见书后,连同上传到协同办公平台上的所有资料一并报送给办公室,通过办公室领取合同编号,然后由办公室依次报主管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通过并在正式合同上签章后,由送审部门执行。
上述工作均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完成,从送审部门上传送审合同书开始,各个时间节点、全部的过程记录、合同审计评价意见书及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审核意见等资料均完整的保留在协同办公平台上,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使内部审计成果及时得到运用。
(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培训机制
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除了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及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操作指南及审计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应积极参与卫生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经验交流与研讨,共同分析内部审计案例,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及实际操作能力。习总书记曾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呼吁反腐,实际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内外兼修,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拿出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成果,才能使更多的人信服内部审计机构,愿意将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六)充分利用单位内部网络宣传内部审计
目前,很多单位都建立了内部网络,对于内部信息只有单位职工登录后才可查阅。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在内部网络中设置“内部审计”专栏,将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内部审计工作相关规定、内部审计权力明晰表、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等文件资料挂在“内部审计”专栏内,利用内部网络宣传内部审计知识及操作流程等。通过宣传,一方面可以使单位职工更多地了解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及审计依据,从而理解内部审计工作,消除和减少对抗情绪。另一方面也便于单位职工随时查阅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文件资料,更好的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将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挂在单位内部网络上,也便于全体职工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实现让内部审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总之,无论内部审计团队力量如何强大,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如何高超,审计成果如何无懈可击,如果内部审计成果无法得到充分的运用或运用不当也是枉然。因此,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完善的内部审计流程以及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成果报告制度,才能保障内部审计成果得到合理、合法高效的运用,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预警”及“免疫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