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3 10:49:3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实行更加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保证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市场经济越发达,内审监督越重要”。内部审计要认真贯彻“全面审计,重点突出”的指导方针,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内审工作要由以往的监督职能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在维护单位合法权益、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效益、促进医院健康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医院审计、创新模式 重要性;对策
内部审计是单位独立开展监督、评价、咨询活动的一项不可缺失的重要工作,是单位加强管理,履行监督职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改善经营,促进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单位领导进行经济决策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然而,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其发展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内审工作难以承担起保驾护航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正视医院内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汲取成果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审计创新,推进内审工作, 保证医院经济运行安全,促进医改顺利推进。
一、目前医院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1.制度不全面。与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相比,医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全面,没有涵盖所有审计岗位与业务操作环节。如目前许多医院内审人员参与医院设备、物资的招投标工作,但没有相应的业务操作制度。
2.现有制度的可操作性差,规章制度只在文件中列明,与审计岗位未建立起对应关系。
3.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及时。不适用的制度未及时清理,新制度未及时补充,使审计制度滞后。
内审制度不完善不仅影响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缺乏对内审人员审计行为的制约,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规避。
(二) 内审机构不健全
三级医院基本能够按照规定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但大部分二级及基层医院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和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他们的审计机构多隶属于财务部门,使得内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或也有少数医院内审部门数隶属纪委,使得内审的工作职能大打折扣。
(三)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待于提高
大多数医院的内审人员多为财务或管理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有财会知识和管理经验,但对审计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平时也缺乏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部门在业务上的指导,加上内审工作开展面窄,实践经验少所积累的业务技能不能满足于现代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更严重的问题是一部分单位内审部门的负责人是非经济专业人员,既不懂财会,也不懂经济管理,缺乏最基本的审计业务知识,或财会出身的内审人员也因为长时间的不接触医院的财会工作,对医院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度也变得越来越生疏。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总体较差的现状,严重影响到内审工作的开展。内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单一,应对复杂审计工作和提出宏观监督建议的能力比较弱。以单纯的财务会计知识来差错纠弊,就账论账的传统财务审计,不能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对政策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宏观综合分析能力较差,这样提出的审计建议得不到被审计的部门认可和采纳,审计报告也无法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如此的内审人员和内审工作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四) 内审内容和范围相对单一
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停留在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基建维修工程审计和经济合同审计方面。但上述的审计工作也大多不是内审人员独立的完成,而是借助外部审计来开展的,内审人员只是在配合外审部门和医院做好协调和联络工作。以北京市属医院为例,北京市卫生局和医院管理局每年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所属的21家医院进行财务收支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法人离任审计等。医院的基建维修审计,除了少数几家医院开展1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内审以外,基建维修工程审计几乎全部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在医院预算的执行和效果、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内控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方面的审计几乎没有涉及。审计项目的选择影响着医院审计工作的效果。
(五) 内审监督多为事后
目前医院内审工作通常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事后审查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而没有把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起来,没有将内审工作贯穿于医院经济管理的全过程,这种以史为鉴的审计工作方法无法满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规避和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出现。
二、 改进医院审计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 提高认识,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重要的监督资源,可以成为单位内控管理的检查者、风险文化的传播者、规范操作的促进者、深入整改的督导者和持续发展的保驾者。因此,医院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让单位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二)健全审计机构,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专业人员配备是内审工作必要的基本条件,为此医院应按照51号令的要求,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近年来,我国各地医院规模快速增长,资金使用的多元化导致经济获得逐渐趋于复杂。现在审计工作的类型越来越多,然而,很多医院因审计任务的逐年增加和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且,目前审计人员掌握的审计专业知识还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审计创新要求。为此,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内审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内部审计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会计、经济管理、金融、投资、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和审计表达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三)转变传统的审计理念,创新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创新主要是通过创造新的、较之以往更为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达到在统一的总体目标下的各个不同发展时期要达到的目的。李金华审计长指出,所谓审计创新,就是要适应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推动审计工作与时俱进。审计创新包括审计理论创新、审计体制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以及审计管理创新等。其核心是审计观念、审计思维方式的创新。
1.审计理念的创新。
树立了为大局、为医院中心工作服务的理念,不再把审计看成是纯粹的监督者,而是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关注医院发展,提出了一些关系医院发展和医务工作者切身利益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供医院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同时也为医院加强财务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开出了“药”方。
内审机构是单位内部独立监督的部门,是为单位领导把关服务的,是要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为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保障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意见建议的。因此,一定要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不要把自己同财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放在对立或混同的位置。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和其他部门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单位服务,为领导当参谋和助手的,只是分工不同,侧重面不同。内部审计固然要依法审计,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这并不是审计工作的终结,而是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帮助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从制度上、措施上提出完善和改进的具体办法,督促被审部门和单位举一反三进行整改,提高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
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要牢记“服务”的定位,积极参与到单位各项重大经济活动中去,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审计监督。认真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热情地帮助整改,为单位经济活动保驾护航,用自身的“有为”提升自身的“有位”。
2.审计实务的创新。
调整审计思路,针对审计发现的医院资金管理上的重大漏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遗漏和不到位情况,审计努力做到风险防范与效益提高并重。
2.1医院内审要关口前移,努力实现全过程风险控制。
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和众多的经济案例告诫我们,决策失误、风险失控会给单位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事后补漏、亡羊补牢的代价非常沉重,事后补救的机会也几乎没有。因此,过程的管控比事后结果的监督更为重要。内部审计要注重重大决策审计与医院发展规划审计相结合,注重财务决算审计与财务预算审计相结合,注重项目资金使用审计与项目执行进度和质量验收相结合,注重效益审计与资源配置过程审计相结合。卫生系统各单位要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到过程控制,对重大经济活动一开始就介入,实施全程的审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审计融入到经济活动的各个关键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也才能真正体现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的职能,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2.2突出重点,积极向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转型。
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效益和管理。内部审计应当以发现隐患、促进管理为目标,定期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查找薄弱环节。要积极开展效益和管理审计,通过对经济运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的分析研究,揭示损失浪费和低效现象;针对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对策;致力于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促进正确决策、科学管理,促进有关部门合理安排项目,科学分配资金,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审计手段、方法的创新。
3.1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的融合力度进一步加大,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审计模式”必将日臻完善,“云计算”、“物联网”等尖端技术必将得以广泛应用,审计数字化、手段网络化、方法模块化将使内部审计事半功倍、精彩纷呈。信息化审计既是信息时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医院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提升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效力提供有力支持。
3.2创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办法,通过开现场会形式,直接征求被审计部门意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审计的影响,树立了审计的权威。
3.3依靠外部监督力量,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和威信.
国家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是国家赋予监督权力的权威机构,无论是政策水平还是业务能力对内审工作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因此医院内审可以依靠他们,积极争取政府监督机构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不仅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同时也可以逐步提升医院内审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的威信。
3.4提高质量,维护审计生命线。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内部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质量关乎内部审计形象、体现内部审计价值、决定内部审计工作成败,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过程的始终。保证审计质量是对事业的忠诚,是每一位审计工作者的责任。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应当在规范中提高,在创新中突破,以内部审计质量促进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 对医院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医院的审计工作应该和医院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及时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出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能作用,同时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采用多种措施创新医院的审计工作,使医院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
创新是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审计工作中 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和理念,只有创新,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才能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审计事业才能不断前进、更好地为医院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董玉玲 加强医院内部审计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8
2. 杨上保 加强内部审计 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 《现代医院》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