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1 09:56:11
当前正处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特殊历史时期。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深化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公立医院作为国家的公共服务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需要承担一定公益福利职能;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政策已经无法维护公立医院单纯福利型的经营模式,逐步由计划卫生服务体制向市场卫生服务体制转型,国家对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公立医院被直接置于市场竞争压力的冲击之下。面对这种局面,开展医院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成为一个更加紧迫的课题。
一、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
广义上的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是对医院运营收入、支出相关的全部管理环节和职能领域进行检查、分析、对比和评价,认识当前医院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能,并以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为只要目的的审计监督活动。狭义的经济效益审计,仅指在深入整理经济数据、测算分析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对医院营运活动进行评价,探寻医院经济运行结果和潜在问题的经济效益分析过程。本文所指的经济效益审计为狭义的定义。基于该定义,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包括收入分析、支出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三个环节。收入分析,即效果性审计,指对医院预期的经济目标实现情况的审计;支出分析,即经济性审计,评价医院运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控制效果;投入产出分析,即效率性审计,主要包括医院对应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测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而非独立存在。
在具体数据的选取上,常用的有资产负债数据、收支数据、基金变动数据,往来账数据、业务数据、预算(预测)数据以及建立在数据上的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例如:职工平均收支(业务量)、单位资产(净资产、固定资产)收支、经费自给率、资产收益率、医疗药品收入比率、收入增长率、成本降低率、收入收益率等。审计人员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数据种类和数据周期。
二、医院经济效益审计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当前公立医院在经济效益数据分析时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权重评价法等。
1.比较(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测算出相互之间的差异,并确认产生差异的原因。比较分析法既包括预期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比较,也包括当期数据与历史数据的纵向比较,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应该包括医院数据与行业数据之间的比较。比率分析法是在比较分析法的基础上,对不同周期数据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借以评价医疗机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理运用比率分析法,可以有效掌握医院经济业务发展速率的变化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的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实际参考价值。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又称效用分析法,是评价经营中相关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每一项指标受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公立医院的收入收益率暨收支结余与业务收入的比值,收入中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支出等,收入收益率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素分析法就是通过评定某一影响因素对研究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替代效用,从而推断管理方法和发展方向是否实现了最优。运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一是确定需要分析的指标,二是确定影响该指标的各因素及与该指标的关系,三是计算确定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数额。
3.加权评价法。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可以为医院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加权评价法即是在大量的财务指标和管理指标测算的基础上,选择恰当指标组成效益评级体系,并根据各项指标对评价重要性的影响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赋予权重的过程。通过加权法评价经济效益时,指标的选择应基于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相对完备的基础上,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在确定权重过程中,应该大量参考相关指导文件和专家意见,结合医院的实践经验,避免内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4.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经济效益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还可以结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如:ABC分析法、净现值法、量本利分析法、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投资回收期、文献评阅法等。不同的目的和要素,不同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不同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如对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可以结合净现值法测算投资回收期,预测设备投资回收期限;运用线性规划确认设备购置是否实现对人力、资源和资金合理安排,效益是否达到最佳;运用比较分析法,纵向可以比较设备投产后不同时间周期的收支情况,横向可以比较同行业相似设备投资收益的情况;结合比率分析法判断设备效益实现的速率变化;运用效用分析法评定各种限制因素和促进因素的对设备效益的影响程度。方法的选择运用没有一定之规,也并非多多益善,还要结合审计环境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以发现问题,评价问题,最终提升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选择恰当的方法。
三、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问题和对策
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过程中,下列问题影响了经济效益分析目标的实现。
1、数据获取的问题。经济效益分析的开展是建立在客观、全面的数据基础上的。现阶段,经济效益分析多从财务报表和帐簿中选择数据。而在财务报表要求之外的经济数据和业务数据,却没有建立其完善的统计体系。此类数据在网络和相关部门的业务记录中,以松散的形式存在,获取难度大,整理耗时长,准确性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开展的效率和效果。此类数据的统计工作应该继续加强完善,以便能够及时的、全面的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数据口径的问题。不论是财务数据、经济数据还是业务数据,在数据统计口径上往往会因为时间跨度或者统计方式不同,存在口径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对经济效益分析工作造成了诸多的不便。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前,应该首先考虑对数据口径进行统一,无法严格统一口径或者重要性不高的数据,审计人员在选择运用应当保持足够的审慎,避免造成不恰当的审计评价。
3.数据评价的问题。公立医院开展经济效益分析,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营利性企业的评价标准。企业强调每股价值最大化,公立医院不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对负债的敏感度高,将负债视为风险,公立医院由于财政拨款逐年减少,银行贷款成为获得投资的主要形式,贷款的获得相对轻松,偿还压力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压缩人力资源支出以获取利润,公立医院以人为本,追求发展资金和收入分配的和谐。诸如此类,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区别对待。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应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鉴定和分析。公立医院是一个经济实体,受主观、客观多种条件限制,不能将所有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量化后,再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所以在开展经济效益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定性评价的应用,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医院具体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环境,结合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经济效益相关问题的本质作出评价。
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旨在协助医院提升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与经济性,在财政补助有限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实现医院作为公共服务单位的社会价值。在此目标下,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要大胆创新,探索新方法,拓展新领域,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医院的热点难点出发,逐步将经济效益审计列入日常审计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