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3 11:17:36
从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谈起
【提要】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环境的改善、技术设备的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日益受到关注;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组织内部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做好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迅速的发展起来。1997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二级乙等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与本单位财务机构相同级别的内部审计机构。2003年以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颁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29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及5个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形成了以基本准则为指导,以具体准则为主线,兼顾特定业务操作指南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为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提供了工作标准和理论依据,中国内部审计从此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卫生部再次发布《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并明确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从此揭开了医院内部审计发展新的一幕。
笔者所在的医院是上海市某区的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拥有病床900多张,医生、护士及各类员工一千余人,2012年医疗业务收入超过6亿元。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是2008年成立的,人员由从事过财会工作和其他经济技术岗位的人员组成。五年来,审计部门从无到有,审计人员从默默无闻到医院上下的高度认可,审计工作从无所适从到为医院建设和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笔者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搞好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认为,医院内部审计有了国家法律法规上的保证,有了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以及实务指南等程序上的规范,就可以很好地开展工作了。事实并非如此,成立医院内审机构的时候,大家觉得可干和想干的事情很多,可是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在我国,内审的快速发展、理论的不断丰富、人员的大量增加,也就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后这十几年的事,内部审计大部分的从业人员要么自于财会部门、要么自于其他经济技术管理岗位,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用政府审计或社会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处理内部审计问题;甚至部分长期从事过财会工作的内审人员,纠缠于经济活动或财会核算的查错纠弊之中,使内部审计沦为财会部门审核工具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过程中背书签字的工具。同时,用基本准则、法律规范来指导特定组织的具体工作,往往会出现主体不清、责任不明、程序不到位的情况。因为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同样行业,不同的机构也有所不同,比如同为医疗机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实行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论从治理结构、内部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医疗机构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各种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办法、具体细则,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程序、流程,完善特定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建设。
首先是制定医院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
《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确立了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存在的法理基础,同时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及实务指南一起为卫生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程序和操作上的指导。它们是制定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准则而不是执行的依据,内审部门应该结合医院的自身实际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制度。医院内部审计基本制度是对医院内部审计活动的原则要求、审计过程的基本步骤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进行规定,对医院内部审计具体的实务操作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基础工作;同时,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需要医院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制度,它也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在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制度中,其具体模式、规模大小、人员素质必须建立在医院治理结构、业务规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所谓具体模式,就是明确内部审计的隶属问题,即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归谁管和向谁负责的问题;所谓规模大小,就是机构大小、人员多少,这与医疗机构业务的结构和发展规模相适应;所谓人员素质,必须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基本准则的最低要求的基础上,满足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在基本制度中,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内部审计职责与任务的制定受到组织内部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人事制度的制约。内部审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最大区别在于他的独立性,即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机构、人员在形式上的“独立”很容易做到,而实质上的“独立”,特别是工作上的“独立”则必须在基本制度的制定充分体现,避免过度强化或过度弱化而影响实际操作。在基本制度中,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及审计工作的程序也因特定组织机构组织形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必须具有针对性,不能无限扩大或无限缩小及笼统概述、泛泛而谈。
其次是制定医院内部审计实务的实施办法、细则。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部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为制定医院内部审计部分实务的实施办法提供了范本。由于我们医院历史比较悠久,大的建设项目凤毛麟角,而小的装修改建工程、维护修理工程则多如牛毛,医院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工程、维修项目内部审计实施办法》;物资采购也一样,根据医院医疗设备、物资和其他设备、物资采购的实际依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制定《医院设备、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实施办法》;鉴于医院经营的“公益性”,借鉴“《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制定《医院科主任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时侧重于社会效益和学科发展。同时,根据自身实践和需求制定专项和重点审计实施办法,如我们在对“科主任劳务费”、“医院夜班费”连续几年的支出情况进行审计后,制定出了《医院专项审计实施办法》、《医院重点审计实施办法》,此类办法的制定,为后来更有效的实施“招待费审计”、“科教项目专项资金审计”以及“医院重大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审计”、“医院组织的大型研讨会或培训班的收支情况审计”等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依据实施办法,制定实施细则,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医院内部审计的对象是医院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具体内容涵盖了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必须严格按照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充分尊重其他职能科室的主观能动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医院设备、物资的采购金额”,“医院基建、维修工程造价”等方面,涉及金额数百、上千直到数十万、上百万;在发生频率又相当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原则结合医院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办法的实施细则,比如,我们依据《医院工程、维修项目内部审计实施办法》制定了《医院医院工程造价审计实施细则》,明确了1万元以下的维修工程根据实际需要不要求必须事前审计,5万元以上必须专业机构外埠审计等等。实施细则作为实施办法的有效补充,进一步完善了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总之,这些实施办法、细则的制定,使审计 活动有章可循,增强了审计工作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是规范统一医院内部审计基础工作。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从医院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内部审计基本职能开展工作,科学的制定医院内部审计操作流程和工作程序的同时规范统一医院内部审计基础工作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等一系列内部审计基础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也是所有行业和组织机构都共同遵循的准则。具体到医院,内容上的标准有章可循,形式上的规范统一则需要制度化设计。我们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制定审计方案书、审计通知书、审计意见书、审计报告书以及审计工作底稿范本等格式化文本,用形式上的规范来促进基础资料的完整。审计资料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提高其权威性,从而提升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是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石,基本制度和实施办法及细则的制定是其职能得到充分履行的保证;内部审计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规范、统一、完整可以有效促进其审查评价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