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4 14:54:13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在探索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上,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整体谋划、系统安排财政审计项目,按照清晰统一的审计目标,对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资源、组织实施和成果利用进行统筹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深化多种审计类型的有效结合,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金融、企业审计等相结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其他部门监督相结合。通过结合,协调各种资源和要素,切实提高审计的效果。”就如何提高审计实效,国家审计给内部审计提供了思路和方向。结合多年的审计实践,鉴此,笔者以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整改落实为切入点,从审计内容上,审计方式上,探讨提升审计实效的应用途径,使审计监督真正成为 “管资产、管人、管事”的有重要手段。
一、打造多元审计,实现一审多果
所谓的“多元审计”是相对于“常规审计”而言的,“常规审计”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单位和项目确定的,其包括财务审计、预决算审计、内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类型。“多元审计”就是在审计内容上,依托常规审计,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围绕中心工作,深化审计内容,融入重点、热点和难点事项,通过多种审计事项的有效结合,实现一审多果,解决审计任务重、时间紧,资源不足的矛盾,并能减少被审单位的负担。
在财务审计中,以鉴定财务数据真实准确为基础,可融入绩效分析、法规政策执行评价、专项治理重点检查等事项,推进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管理审计、专项审计调研的有效整合。笔者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例,就财务审计融入“多元素”,涉及新增内容例示如下:
⑴跟踪重大政策、重要会计事项的落实情况,反映其对财务成果的影响程度,如专题披露医改医保、新医院财会制度、政府采购、药品加成、建设项目贷款等政策实施情况,及其对医院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变化的影响程度。
⑵融入医院运行绩效,专题分析成本费用率,以及药品收入、卫生材料费、能耗支出占收入比重等成本效率情况,资产负债、流动资产周转、净资产保值率等资产运行效率情况,引导医院加强收费控制、成本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源。
⑶测试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情况,重点识别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对外投资、基建大修以及物资采购等重大经济事项关键环节的控制缺陷,推进医院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防范风险。
⑷配合专项治理,在审计中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违规对外投资、处置资产等行为。
通过审计内容的多元化,推进了传统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与管理、绩效审计、其他专项审计并重的转变。
二、聚焦核心要素,提高审计质量、效果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在制定方案上求“全”, 在工作程序上求“严”, 在业务开拓中求“新”,其中,审计方案是提高质量的保证,一个好方案,审计路径清晰,审计重点明确,人员安排到位,能起一两拨千金的效果。
经济责任审计,通常以财务收支、资产管理、三重一大、内控控制、运行业绩、遵纪守法六要素为主线,审计内容复合了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事项。对于审计实施方案拟定,以审前调查为基础,合理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其中就审计内容可从二方面作统筹安排,一是如何充分利用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其他审计成果,避免重复审计;二是如何围绕责任的履行,抓好经济责任审计的三大关键要素,即法规政策的执行、重大项目的决策,及其运营业绩,突出审计重点。这对指导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笔者认为决策关系到一个单位长远、全局的发展战略,决策审计是防止滥用权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可谓经济责任审计的重中之重。决策审计的主要内容:一是反映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审查建设项目、对外投资对外合作、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分配、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法规政策的规定,是否符合战略规划;对外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是否规范或存在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等问题。二是反映决策程序的合规性,通过查阅可行性报告、立项文件、对外协议(合同)、集体讨论形成的会议纪要等,披露对重大经济事项的论证、审议、决策议事规则,其是否经过集思广益、问策于民,是否遵循科学论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存在个人擅自决定,或以“通报”方式代替民主决策等问题。三是反映决策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审查决策确定的各项目标,核实决策效果实现情况,评价决策是否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是否取得了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近年来审计结果表明因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浪费和损失,屡见不鲜,如2012年审计署在其报告中披露,截止2011年9月,中石油集团所属新疆石油管理局等单位投资9亿多元建设的3个项目,建成后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所以只有进一步强化决策审计,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才能有效遏制 “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的“三拍”现象和干部“四风”问题。通过在审计“事”的基础上,评价“人”的责任,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的作用。
三、“点”、“面”结合落实整改,推进审计结果运用
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效,区别对待肯定性、问题性的审计结果,将审计结果作为落实审计整改,规范财务核算、工程管理,加强资产监管、内部控制,对领导干部考核、奖惩、任免,以及作出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决定时的重要依据。
针对审计查出问题和提出建议,从“点”上,各被审单位做到过错必追、有错必究。应对问题从违纪违规、决策失当、管理漏洞,制度缺失及执行不力等方面,透彻剖析原因,整改时制定实施方案,逐一整改,责任到人,采取有效措施,按时保质,认真落实审计意见,堵漏建制。从“面”上,各主管部门就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由表及里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立足于长效管理、风险控制,以及制度政策适合度,通过完善机制、建章立制、通报自查,以及法规政策宣传等措施,探源治本、防微杜渐,在面上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扩大了审计工作的影响力与辐射面。
此外,主管部门应建立审计整改工作机制,以整改联动、整改报告、跟踪检查三项制度,敦促和帮助下属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工作。以重“分析”、多“指导”、督“落实”为抓手,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合力扎实地推进审计整改;以整改回访、后续审计等方法,跟踪检查整改措施和结果,强化末端问效,达到“问与改”基本持平,使审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