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8 11:05:00
【摘要】现今随着高等教育逐步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转变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上,财政资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重不断加大,高校经济事项也开始日趋复杂,高校作为大量社会资源的占有者,对于组织资源的管理者是否按照要求合理、经济地使用资源也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对于管理者,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已不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公共财产受托经营管理情况了解的需求,本文就此阐述高校将绩效审计融入经济责任审计以提高审计质量的必要性,并分析在开展过程中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概念及特点比较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对国家审计的一种创新,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其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往往是基于会计账面资料进行审计。审计对象具体到特定某一责任人,审计中侧重于被审计人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包括被审计人的经济管理决策能力以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主要起到监督、鉴证等防护性职能。
(二)绩效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绩效审计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审计发展的主流,通常占审计工作比重的2/3之多。其核心理念经历了从“2E”到“3E”再到“5E”的发展,“5E”分别指: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环保性(Environment)公平性(Equity)。现今,对于绩效审计的概念并没有单一定义,我国有关文献对其概念也有多种提法,其中笔者比较倾向认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运用信息分析评价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鉴证,确定其合理性、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的审计活动。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是经济活动,不具体到个人,审计过程中除了翻阅会计账面资料外还需其他多方面的信息资料,具有范围广、覆盖面大、针对性强、工作方式方法灵活等特点,侧重于审计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其职能以评价、建设性为主,监督、鉴证职能为辅。
从上述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对比中不难看出两者具有交叉与纵伸关系,其审计职能上亦具有延展和互补的联系,使得两者在结果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利用的空间,这也证明了两者相结合的可行性。其次,绩效审计相对经济责任审计而言,结论更具建设性,成效更明显,将侧重微观的经济责任审计与侧重宏观的绩效审计相结合即可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能够更充分发挥审计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职能。
二、高校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了解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审计理念,就是在此基础上起到延伸和辅助作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内涵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所需要的,在夯实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审计前提下,同时抓好高校被审计人重大决策、内部控制、专项投资、预决算编制和执行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深入分析管理活动、决策活动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情况。两者珠联璧合,加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广度和深度,能够起到相辅相成和促进审计质量提高的作用,避免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过于片面,更为客观、公正、全面地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
(二)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
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容易让领导干部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行政方式。倘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审计理念,审计中不仅要了解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产生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合规性,更看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管理决策所产生的效益,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和权力运行结果及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形成一个更为客观、全面的审计评价,这就从根本上抑制了领导干部的消极行政方式并增强其“成本—效益”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促进领导干部积极履行效益责任,充分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避免一些“形象工程”等无效益的短期行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避免领导干部在决策和管理中造成损失。
三、高校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存在困难
高校要推行将绩效审计融入进经济责任审计中去,其过程中主要的困难还是存在于绩效审计方面,高校对于绩效审计还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探索、起步阶段,在法律法规、评价体系及审计人员配备上都存在着缺失,要推行两者的结合也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法律法规体系的缺失
纵观国外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能有较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其良好的背景支持,美国早在1972年就颁布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在世界政府审计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绩效审计的概念。而相对我国绩效审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就存在着滞后性,在中国内审协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有提及将高校内审定位于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但是该法律授权并不完整,也缺乏针对性及现实中的可操作性。
(二)缺乏健全的评价体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利用绩效审计方法评判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是否做到对学校、部门的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效率高、效果明显,是两者相结合的关键点,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评价体系。然而在具体工作中,高校自身存在着其特殊性,不同于企业等营利为目的的组织,高校更多的关注点在社会效益上,其教育效果存在着间接性、长效性和潜在性的特点,有些也并不一定在高校范围内表现出来,而是以转换的间接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特点使得高校的评价体系难以量化、效益评价标准比较模糊,给高校建立一个健全的评价体系带来了一定挑战。
(三)审计人员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
要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审计人员不仅要继承和发展传统审计的方法,更要吸收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并拓宽思路,丰富审计方法。而纵观现在高校的审计人员,以财会人员为主,结构都较为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在日常的业务开展中也往往都是以财务审计为主,存在着查账能力强,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弱的缺陷 。
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逐步加强有关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为高校将绩效审计更好地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奠定必要的法制基础。高校存在着其特殊性,其他企业所用的法律法规未必适用于高校,所以应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为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细化出一套具体的准则与操作指南,使得审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有据可依。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1、经济性、效率性
高校评价体系中,经济性与效率性简而言之就是看投入是否节约,投入后是否使产出最大化,其主要体现在经费来源结构、经费结余比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上。
高校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关的评价体系,如何使投入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得到最大化的产出是我们所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上述三个指标中,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指标显得尤为重要。(1)经费来源结构主要是看我国教育经费来源中财政性教育经费与自筹经费各自所占的比例,了解经费的来源渠道;(2)经费结余比率则是核算了高校年度的预算执行结果;(3)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中,可将教育资源投入量化为人力资源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和流动资产投入三类。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关注教师与学生及全体教职工中所占的比率,以此体现教师资源在教学上的利用率,另外了解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获取及获奖、论文情况,从中体现教师在科研上的利用率;固定资产投入是高校教育、科研开展的基础,固定资产利用率越高证明其投入所获得的效益越大;流动资产投入则主要看所投入的教育事业费在教学和科研业务开展上、人员经费等各自所占的比率,要使得经费的使用结构上趋于合理。
2、效果性
效果性通俗来说就是看是否有达到最初目的,主要通过科研能力、培养的学生质量、社会认可度等指标来反应。
高校教育成果的评价较为复杂,涵盖的内容也很广,因其存在着间接性、长效性和潜在性的特点而难以量化,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办学水平、学生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等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审计,同时借鉴高校教学评估和高校排行榜等现成的指标;科研能力方面则可主要依据教师论文发表数、获奖情况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反面的指标来体现其效果性。
(三)加强高校多元化审计队伍建设
在强化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可以适当参照美国审计署的做法,其工作人员由多方面专家构成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发挥着作用。首先,我们应当提高现有审计人员水平,以开展培训等方式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其次,扩大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结构多元化,吸收经济管理、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借助第三方审计的力量来提高效率和质量;同时,充分利用高校的有利资源,多向学校内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请教、咨询。
(四)改变高校审计人员思维方式
要将绩效审计融入经济责任审计中,这就对审计人员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审计人员从传统审计的固有思维方式中跳脱出来,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来适应新的挑战。
1.转变审计观念及审计重心
要改变传统审计查账纠错的老观念,将审计重心转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更突出反应有关绩效的内容,从真实、合法、合规性审计转变到关注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及决策能力上来,了解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政策执行力等方面的情况,以此给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2.丰富审计方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入绩效审计的内容,很显然传统的查账、审阅、盘点等审计方法就显得不够用了,丰富审计方法,在审计过程中灵活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因素分析法等多种审计方法,同时重视外围的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在获取了相关证据后,再通过对其分析最终得到有效数据体现在审计报告中。
五、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中国特色的审计工作,其重要性已在各个方面凸显出来,这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和独创性的工作。将绩效审计融入经济责任审计中,有利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涵,通过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能力方面的全面审计间接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一定程度上抑制高校的“高耗低产”,发挥出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我们同时也需要看到在推行该方法道路上存在的挑战,审计人员要不断大胆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