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4 11:06:2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合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设计到企业各个方面。现代的合同管理包括了合同的审批、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违约处理等全过程,以及相关的计划、组织、控制、调节、诉讼和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能否实施有效管理把好合同关,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合同管理活动中充满了风险,尤其是合同项目的启动阶段是关键环节。只有利用积极的风险监控措施,多角度地运用法律思考,规避或削减风险损失才是有效途径。
一、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这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当。
2、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3、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遗漏的部分往往是违约责任。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没有写明如何处理违约的条款,就无法追究责任。
4、只有从合同而无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
5、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不少建筑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6、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我国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在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二)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当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地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
2、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未发。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被忽视,结果施工企业受到惩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把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3、应当签证确认的未办理签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建筑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常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4、应当追究的却过了诉讼时效。建筑企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但因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起诉时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期,无法挽回损失。超过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
5、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大多数建筑公司不会行使。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建筑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怕单方面停工要承担违约责任,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
6、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并不是所有的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二、解决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引进、培养专业化的经济合同管理人才,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经济合同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因而应当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引进、教育和培训。对于引进人才,可以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晋升两种方式获得。对于人才培训,组织好在职学习,主要形式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交流会、集中培训等;内容主要应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合同相关法律知识及单位财经法规的培训,二是拓宽知识面,大体了解各专业领域的不同经济合同的特点。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法治意识和业务能力。同时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其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经济合同管理的各项制度
1、完善经济合同的签订制度
首先,确定单位经济合同签订的范围。对于单位而言,其经济合同签订的范围应当包括:公共服务外包合同、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的业务外包合同、采购合同、科研合同、基建合同等等。明确合同签订的范围后,必须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采取书面形式,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
其次,确定单位经济合同签订的流程。单位经济合同签订的流程一般包括:审查经济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则、形式和条款→审查当事人的合法资格和履约能力,申明是否担保→双方签字、盖章。
2、加强经济合同的监督和审计
加强对单位经济合同签订授权的管理与控制,落实执行好授权制度,完善对合同履约情况的考核制度,加强合同签订后的监督和管理,促使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对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强化合同履行的有效控制。
(三)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开展起来的,目的是提高合同履约率,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秩序。企业应主动、积极参与“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营造“重合同、守信用”的氛围。
合同管理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和签约等内容,而转化为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和科学的管理,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单位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