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1 11:08:00
上海市嘉定区迎园医院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局
【摘要】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应对医院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财务核算和监管等问题,2010年12月,财政部与卫生部联合修订并颁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本文探析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健全医院财务分析、建立财务评价体系;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和资金监管制度;健全医院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健全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医院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1998年颁布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的需求。同时财政部实施的医院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管理活动,逐步建立起现代预算管理制度。财政管理的全局性、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统筹规划,保证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规范统一会计核算方法、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此财政部根据财务预算管理的需求对1999年1月1日颁布并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2011年1月18日正式对外公布了修订后“医院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五项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较“旧制度”有多方面的变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医院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情况,也顺就了新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新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试点执行,2012年1月1 日起全面施行。
一、“旧制度”存在不足与“新制度”的主要变化
“旧制度”不足之处;会计信息不完整;基建账单独核算;人为机械的将医疗和药品分开核算;不配比的问题;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成本核算问题不明确;对象、方法、流程不明确;成本信息缺少可比性;科研教育收支核算不规范等。
“新制度”主要变化:根据职能定位,明确制度的适应范围;落实医改意见,强化预算管理;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规范财务行为;夯实资产负债信息,强化成本控制,科学界定收支分类,完善科目体系,改进财务报告与分析;调整了有关的会计科目,增加了财政预算改革相关核算内容;完善了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更能满足医疗经济的市场需要;完善了坏帐准备的计提范围、方法和比例;完善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及抗风险方面的能力;规范科教收支、医疗风险基金、医疗收入确认等会计处理;改进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及其附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等构成。
二、健全医院财务分析、建立财务评价体系,促进医院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新制度”对医院的财务分析作了明确规定,列举了六个方面19项医院财务分析指标。这些分析指标,不再是原来简单的人均业务量指标,而是从资产运营、收支结构、结余与风险管理、到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甚至是医院发展能力指标,更加系统和专业。这些规定要求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做好财务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医院的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全面评价医院的经营状况,改进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作为财务评价体系组成部分,考评医院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实现管理部门对医院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同时要求医院财务管理必须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开展财务分析,控制过程和结果,开展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三、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和资金监管制度
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的要求。医院要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及资金监管制度
(一)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新制度”增设“财务监督”,要求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要求医院财务管理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要“按事设岗”、“按岗设人”,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制衡,保证会计系统控制的有效实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具体由财务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包括预算、收支、资产负债等,各方面全面监督。同时,“新制度”要求医院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要求医院财务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上述规定要求医院必须建立规范、科学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二)统筹安排医院资金,建立风险预警控制体系,防范财务风险。医院要生存、发展、壮大,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防范医院财务风险,减少财务风险损失,确保医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新制度”、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医改发展的需要,医院财务管理要结合医院发展方向、医院自身的规模、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医院的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确保医院资金运行的需要量;管理层按照有关规定统筹安排资金,优化资金的结构,确定适当资产负债率,正确选择融资渠道与方式,健全建立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现金流量等为主的风险预警体系,从而达到主动控制与防范财务风险。同时“新制度”规定医院原则上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确需借入或融资租赁的,应按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并原则上由政府负责偿还。
四、健全医院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
(一)加强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新制度”重点强调医院应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应当建立健全成本定额控制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根据近年来成本工作经验,“新制度”中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应用指示是渐进可行的,通过成本软件的标准设定操作,汇总录入基础数据,逐层分步结转,实现全院的全成本核算,各家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实施。
(二)实行全面预算、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医院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新制度”对医院预算的基础工作、编制审批、执行分析、上报调整和决算考核等各个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医院各自职责。为此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本着“全面预算管理;落实职能,执行政策;收支平衡,防范风险;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加强分析,绩效考评”原则,进一步做好预算决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编报分析与考核工作,增收节支的效果。根据近几年预算工作的开展,具体实施中须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预算编制时要细化到临床部门、细化到具体项目,才能使预算执行和考核落实到点上。二是追加预算批准后,要相应调整年初总预算和之前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五、健全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其不确定性所导致医院蒙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性。
(一)加强完善医院风险管理。医院应设置有效的风险管理、健全财务管理体制、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具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有助于提高医院防范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水平。
(二)强化医院财务风险的意识。医院要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遵循风险收益原则,医院的决策层和财务管理部门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同时财务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提高财务风险敏感、准确的判断能力。并对具体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提出解决的方法。
六、结论
总之,医院的财务管理是组织和协调医院资金运动,正确处理医院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和筹集医院资金,科学配置资金资源,安排和控制资金的使用和耗费,提高资金利用效果,考核和分配医院的经营成果。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财务管理也越来越重要。要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探索一套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至关重要,为确保医院经营发展和政府部门决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声辉,医院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修改研究,中国卫生经济
2、王军,全面提升医疗机构财务、会计管理和监督水平,财务与会计
3、田立启,新财务管理对医院管理的影响,卫生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