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0 13:59:00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09年1月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其目标。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未因医院规模扩大得到解决,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随着药品零加成、医保政策不断变化、医药费用控制等政策出台,医院内外环境变化,医院运行压力增加,经营风险增大,对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按照新的内部审计定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医院内审人员面前的课题。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
1.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地位。设置不全、地位不高是目前医院内部审计的普遍现象。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医院都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但仍有不少医院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致使内部审计缺位。有的尽管设置了,是为了创“等级医院”或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的,并非出于医院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有的医院将内部审计设在财务部门或与纪委,监察合并,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不能起到真正监督、服务作用。
2.制度不健全。有的无可行的内部审计制度。有的制度多年不修订,挂在墙上,形同虚设。不能根据医院的发展及形势变化,及时制定和修订。有的制度未经过医院最高管理层的批准,执行力不够。
3.人员配备不足,素质较低。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与医院发展,经营管理需要及审计要求不相适应。人员参差不齐,大多数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转来。进入内审的门槛较低,大多数未接受相关的审计培训,知识面较窄,缺乏内审工作所应具备的综合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内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不能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4.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和内容。由于医院内审机构及人员素质等原因,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审计内容范围狭窄。医院内部审计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工作内容仍着重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发挥事后审计作用。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不能满足医院经营管理得需要。医院内部审计应按照内审发展得需要,从单一的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收支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升级。
二、如何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医院在外加推力、内增动力的环境下,开始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在发展方式上,由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医院内部审计要实现转型升级,在推动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医院实现目标。
1.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位才有为”与“有为才有位”是相铺相成的。个人认为先有“位”才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就能提高地“位”。内部审计的地位高不高,与领导重视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内审人员的努力,内部审计的地位才会有提高,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独立设置,并受院长的直接领导,对最高管理层直接负责。有条件的医院可实行成立审计委员会,设立总审计师,实行审计科长委派制,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如《医院内部审计规定》等。相关制度要经过医院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必要时通过职代会,并以医院文件形式发出。使医院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制度中要明确内审机构的地位及其相对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明确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权限、经费保障、内审自身建设等,从制度上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要实行内审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使从事医院内部审计的人员门槛提高,使内审人员都能具备内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会计、经营管理、经济法规、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要优化人员结构,吸取医疗专家、管理专家、计算机、工程、法律等专业人员加入内审队伍。重视内审人员的聘用和管理,选聘年富力强,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有丰富的知识和实验经验,德才兼备者充实到审计队伍。并有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内审人员的发展,强化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相关审计责任的教育,注重职业道德的考核。同时还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其不断地更新知识,树立新的审计理念,促进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内部审计队伍,使内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4.做好沟通协调,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医院内部审计,涉及医院各部门,如何处理好同他们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与财务部门的关系,是完成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医院财务部门作为医院内部重要的管理部门,往往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减少支出,不断提高医院效益上考虑问题,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医院管理中。而内部审计往往是从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规性来考虑问题,是以监督者的身份出现在医院管理过程中。两者的工作性质及看问题的角度上是不一样的,因而协调两者的关系对审计顺利完成十分重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特点又互有补充,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必须相互协调,其协调工作,要在单位负责人的支持下,由内部审计负责人组织实施。紧紧围绕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目标开展。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部审计提供得相关资料,提高审计效率,可以委托社会审计协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同时也提高内审得工作质量。外部审计可以向内部审计了解情况,从而得到内部审计配合与支持,也可以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协调好医院内审与主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内审协会的关系。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提升医院内审的地位和作用。
5.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突出重点,高效开展内审工作。围绕医院中心任务开展审计工作,着力于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会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会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加强内控、帮助防范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内审开展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审计成果的利用。
(1)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针对医院这几年建设项目较多,审计工作重点转移到基建工程审计上来。工作方法也根据工程大小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审计。对于小型零星修缮工程审计,由内部审计自审,必要时聘请外部工程造价师一道完成审计。对于大型建设工程审计,通过招标形式,委托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审计。但审计部门全程参与,并进行协调管理。对基建工程,从招投标文件制定,到招标过程、合同签订、合同实施、进度款审计、竣工结算等内审全程参与监督。基建工程招标文件需经内审审核同意后方可发出。招标过程内审全程参与监督,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由审计部门委托编制。合同需经审计会签。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设计变更、经济签证等,审计科参与调研、询价及量价审核,审核签证是否合理合规。经常到工地现场,涉及价格争议,召开协调会。通过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控制建设成本,节约建设资金,促进建设工程项目规范管理。
(2)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合法性、全面性、完整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努力查找控制弱点,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发挥再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时应注重对发现问题的分析和反馈,提出建设性意见,注重从管理体制、机制上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内控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建议,从制度的源头上帮助医院领导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促进医院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识别风险,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重点开展物资采购、资产管理、合同管理、预算、财务收支、基建工程等方面内控制度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对医疗技术服务和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率和产生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医院经营管理,降低消耗,提高经营效益。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和揭示医院因经营不善、管理不严所造成的损失或潜在亏损等问题,并通过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以促进医院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4)结合当前形势及医院管理需求,实施专项审计。
合同执行情况审计。针对目前重招投标,轻合同执行,医药卫生耗材费用增长过快等情况,开展物资采购合同执行情况审计。通过审计,达到规范招投标程序、完善合同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从而降低病人负担的目的。
科研经费专项审计。针对科研经费腐败时有披露,医院科研经费逐年增多,开展科研经费专项审计。从科研项目基本情况、制度执行情况、科研经费支出管理情况、课题结题管理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审计评价。通过审计,掌握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审计整改,达到促进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既符合有关规定,又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绩效,同时促进医院廉政建设的效果。
外包业务管理情况专项审计。针对医院实行后勤社会化,保安、保洁、洗涤、绿化等实行外包,开展外包业务管理情况专项审计。对外包业务招投标、管理制度、合同执行、日常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促进医院后勤管理规范有效。
同时还开展社会捐赠资金专项审计、三公经费专项审计、信息经费专项审计等。
6、加强审计资源整合。立足现状,合理充分调配内部审计资源。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依然突出,要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配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首先在选择项目时,重点考虑医院当前的工作重点,如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内控评价等工作;其次要科学配置审计力量,在审计组的组成上,采取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方法,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增强协同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审计组织的整体优势,达到审计资源和审计项目的最佳组合;第三,借用外力。借助纪委、政府审计、聘请外部专家或委托社会审计。从而达到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使审计工作服务于医院管理的方式更为快捷、有效、灵活。
7、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内审人员不但要会做,还要会说。要通过医院院报、网站、内网专页、宣传栏及各种会议,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内审业务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使领导及广大职工,了解审计,接受审计,理解支持审计。要经常向院领导汇报审计工作,审计报告要经院领导批示被审单位整改。使院领导看到审计工作的效果,会更加支持审计工作。每年要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做审计工作报告,听取广大职工对审计工作的意见。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内审先进单位、人物,扩大医院内审的影响力。营造理解审计、支持审计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8、提高内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审计项目督导和复核机制,做到从审计计划、方案、实施到审计结果全过程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运用专业技能开展审计活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这是从事审计专业必备的工作态度,时刻有风险防范意识。内审人员应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审计工作。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三、今后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工作方向。
医院内部审计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内审理念,坚持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重点,以绩效审计为手段,以效益增值为目标,把内审由检查系统向风险控制系统转变,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从注重审计监督向开展审计服务转变,从关注审计查处向提出审计建议转变,从封闭审计向增强审计互动转变,从结果审计向过程审计转变,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从单项审计向系统审计转变,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现代风险审计转变,真正使内部审计成为单位防范风险的“守门员”、健身强体的“保健医生”。使内审成为生产力要素和增值资源,实现内审防范风险,完善内控,提升组织运行效能,实现组织价值增值的根本目标。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要以风险为基础制定计划,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确定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内部审计活动重点。要以风险控制为重点,不断提升内审质量;要以效益增值为目标,不断提升内审工作层次。要高度关注风险防范。内审工作重心应从以控制确认为核心转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满足组织对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不断增长的期望,准确把握好内审价值的新定位。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组织的其他部门相比,它更能从组织的全局角度,更清醒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与外部审计相比,它更能从组织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更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内部审计还具有综合性。它要对组织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审查、评价,因而它能对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内部审计更具有经常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它能随时针对组织的实际需要和发生的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范和化解组织面临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业务各环节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做出相关评价。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促进、协助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
(二)内部控制审计。要高度关注内部控制。内审本身既是组织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是组织内部控制的“检修员”,要揭示组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组织深化改革,堵塞漏洞,优化管理 。每个组织的内部控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中的。这就要求人们对现有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进行不断的评价,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其趋于健全、有效。组织可以聘请外部审计师进行这种评价,但内部审计机构更了解本组织的情况,而且更关心本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来进行这种评价,不仅更加准确、有效,而且成本更低,评价更及时。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性的主要评价维护者。
财政部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开始执行。医院内审要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内控评价。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委托有实力的咨询机构,开展内控评估。通过评估,找出风险点,流程再造、完善制度,形成内控手册。同时对内控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出具内控评价报告。揭示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内审可通过主持或参与内控评价过程,了解单位内控状况、风险点,并作为发挥内审咨询作用的重要关注点。
(三)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指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对照准则全面梳理内审工作,提高内审的规范化水平;有机会借鉴先进经验,了解改进工作的空间,提升内审能力;促进内审与各个层级的交流,了解各方面人员对内审的评价和预期,提升其对内审的认识和信任;解决“谁来审计内部审计?”, 确保监督体系的有效性。重视准则,推动内审职业化发展; 保障内审的客观性和胜任能力; 促进内审的价值持续提升;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可以有效改善内部审计环境,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组织内部各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为单位稳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信息审计。随着医院信息化发展,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至关重要。审计方法也从传统审计向信息化审计转变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审计方法,审计软件与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广泛运用。部分工作已经开始进行非现场审计,既节约了资金,又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要建立计算机审计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程序等进行审计,及时、准确、全面地对单位的信息系统作出审核和评价,帮助单位更好地进行信息化管理,使其安全、有效运行。
医院内部审计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增值理念和风险管理理念;要创新模式,由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注重预防,重在治本;要探索方法,打造基于控制、优化治理、服务应用的全方位信息技术审计。同时,要前移监督关口,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督。要实行必要的后续跟踪审计,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改进审计服务方式,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后续业务水平培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发挥确认和咨询的两大功能,使医院内部审计最大限度地为医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促进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