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0 11:02:00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医院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型机制进行了探讨,剖析了目前医院在构建价值创造型审计机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了内部审计“增值”的优势所在,建立了内部审计“增值”的量化评价体系,以期实现“增加医院价值” 的审计目标,建立健全高校附属医院科学民主决策的保障与监督机制,防范决策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发展大局。
【主题词】医院;内部审计;价值创造;机制建设
〔1〕《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强化了内部审计帮助组织增加价值的目标取向。〔2〕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内部审计已成为医院决策者们的共同选择。本文提出了医院内部审计“增值”的优势、制约因素以及建立“增值”的量化标准等方面,以期构建医院内部审计价值创造型机制,实现“增加医院价值”的审计目标,建立健全高校附属医院科学民主决策的保障与监督机制,防范决策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发展大局。
一、内审增值的优势分析
(一)发挥监督优势,增加直接效益。医院内部审计发挥监督优势,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医院各类医疗服务活动中决策风险,帮助医院减少因错误、欺诈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经济收益流失现象,为医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例如发挥招决标监督优势,通过优化竞价机制,改进和完善招标决策机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另外,审计监督工程造价,直接节约建设资金额,防范决策风险为组织增加直接经济效益。
(二)发挥内控优势,增加隐性价值。医院内部审计发挥内控优势,在医院创造价值活动中充当参谋和顾问,关注医院业务流程及有关策略、措施,从中发现经营效果、内部资源的开发利用、医疗质量和服务等各个方面有无可以改进之处,提出管理建议;通过这种合理化的建议,改变一个决策战略设想,优化组织行动方案,从而提升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加隐性价值。
(三)产生威慑作用,体现间接价值。治理结构设计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组织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威慑作用,使他们知道因为要不断地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检查,不得不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绩效。自然,这种被动的“自律”行为客观上导致了组织价值的增加,它也是因为内部审计职能的存在才会得以实现的,这种威胁作用的实质也是潜在价值,体现间接价值。
二、内审增值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机制体制问题: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独立性不强。〔3〕目前,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机构设置不合理、公司治理机构不完善、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二)规范化问题:〔4〕按照法规公正处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审计的基本要义。目前,医院内审整体组织普遍乏力,存在审计随意性现象,主动性不够,计划管理不强,安排项目过少,往往只有上级部门或领导层需要审计时才对医院内审指定工作任务。
(三)视野问题:〔5〕内部审计工作从传统审计转变为决策风险导向审计。目前,医院内部审计视野狭窄,往往受传统财务报表审计的限制,主要放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上,重点是审查会计科目和帐户内的经济活动内容,很少进行决策风险管理审计,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战略审计和廉政审计等。
(四)成果转化问题:成果利用是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重要考核指标。〔6〕目前内审工作中存在“重审计过程和报告,轻审计成果利用”的现象。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习惯总结发现了多少问题、提出了多少建议,而往往对建议在决策中采用了多少、节省了多少资金、整改了多少问题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内审增值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目标。医院内部审计目标应符合医院的经营目标,才能防范决策风险实现医院价值最大化。因此,首先应检验内部审计的目标、决策策略目标与程序的有效性是否与医院组织价值推动力保持一致,致力于全面持续的改进,提高决策、计划、组织和资源管理等价值链间接活动的质量, 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二)评价标准。评价医院内部审计机构是否根据上级决策部署,是否执行上级审计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出台的内部审计工作标准。例如:是否执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规划财务司主编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操作指南》中的工作标准,全面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经济合同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以及审计档案管理等八方面内容。
(三)评价机制。评价医院内控机制体系。一般分制度建设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和制度保障评价。制度建设评价,主要评价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是否体现科学化、法制化与民主化;制度执行评价,主要评价部门执行制度的程序与结果是否合理性和有效性,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既定决策目标;制度保障评价,主要评价内部监管部门是否履职。
四、内审增值的方向和空间
(一)明确目标:增加价值。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和其他部门的决策目标是一致的,应以帮助单位实现组织决策目标、增加价值为己任,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与助手,紧密结合医院发展、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决策目标,实现社会经济双赢效益。
(二)准确定位:把握服务与监督关系。〔7〕应探索审计委派、集中审计等方式,保证履行审计服务职能,更好地发挥监督与保障作用。医院内部审计机构一定要牢记“服务”的定位,为单位领导决策服务,通过积极参与到单位各项重大经济决策活动中去,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审计监督,为单位防范风险,保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延伸职能:渗透到管理职能。内部审计是“协助管理者更好地履行其职责”。〔8〕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功能是通过管理过程体现的,它属于组织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大职能中的控制系统,并融入管理的其他四大职能之中,使内部审计的活动更加接近组织的决策目标。
(四)拓展空间:防范决策风险。国际内部审计新定义发出了警示:不注意风险管理这一领域是不行的。“合规控制”一度曾为内部审计的核心,但新定义,已将内部审计的焦点由财务合规及遵循性控制转换为决策管理控制、决策程序控制,以及强调组织决策风险的责任。因此,内部审计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合规审计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协助管理层确立正确的决策目标和纠正决策的偏差,采取“科技+制度”综合防控措施,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高综合防范风险能力。
(五)规范审计:向效益和管理审计转型。内部审计增加医院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效益和管理。因此,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上级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采用规范化、系统化的审计工作方法,针对组织的实际需要和发生的问题开展审计,持续提升内审工作质量,按照法规公正处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强化资金安全、规范内部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防范和化解组织面临的决策风险,促进医院各项事业正确决策、科学管理、健康运行,实现社会经济双赢效益。
(六)创新机制:智能科学监管。积极推进信息化审计,是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展望未来,随着信息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能审计模式”必将日臻完善,“云计算”、“物联网”等尖端技术必将得以广泛应用,审计数字化、手段网络化、方法模块化将使内部审计事半功倍、精彩纷呈,为新形势下提升医院内部审计“增加价值”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