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11:11:21
摘要:本文结合医院审计工作,分析了在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产生原因,包括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明,超预算支出、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科研审计评价对绩效考评重视不够等问题。介绍了作者所在医院科研管理及科研审计的工作经验。主要有:科研审计程序化、规范化;审计通过实质性审计工作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包括严格审核预算执行情况、审核科研耗材使用情况、审核劳务费发放等工作;探索开展科研绩效审计,开展后续追踪审计促进审计建议的落实。作者所在医院不仅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还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研、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提高了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作者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关于科研审计的思考,包括在科研审计工作中探索科研绩效评价,深刻领会《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的精神,在医院建立职责清晰、科学规范、监管有力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中,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审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正文: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对科研发展资金投入的增加,医院科研经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点。科研经费来源多元,类型多样,科研经费管理贯穿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医院科研管理的关键。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审计工作如何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发挥作用,促进科研经费高效、合理的使用,是每一位医院审计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
医院科研管理涉及科研、财务等多个部门,财务部门偏重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科研部门偏重对实施进程进行管理,大部分医院对两个部门的权责划分不明,管理环节缺乏问责机制,易形成责任真空,导致看似都管,其实都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
2、科研项目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不相符
科研课题在编报预算阶段,没有财务人员参与。科研人员不了解预算科目含义,往往张冠李戴,为了多争取经费,采用拍脑袋的方式,不结合实际情况,超范围、超数量编制预算,一旦预算批复下来,无法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阶段,课题负责人没有预算概念,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预算,随意变更支出内容。
3、医院科研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
科研耗材,尤其是科研试剂由科研人员自行购置、使用、保管,即使入库也只是在签字报销时履行程序,到设备采购部门办理一入一出手续,设备采购部门人员不对耗材购买使用情况进行核实,设备采购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导致部分科研人员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
部分课题组成员违反规定,在课题经费中领取劳务费,甚至利用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
4、科研经费审计重支出,轻绩效评价。
在对科研项目进行审计时,审计的关注点通常集中在预算执行进度及合规性检查,而对于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则相对较少。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总体要求是:不断提高使用效益,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现行科研项目向开放组织形式发展的进程。随着绩效管理理念在医院管理中逐步深入,把绩效审计应用于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实践中,充分发挥引导激励作用,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随着近年来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力度也在逐年增强。审计处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认真履行好审计监督、评价、建议职能。通过审计建议,为医院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做出一定贡献。
1、科研审计程序化和规范化
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共同制定科研审计的流程和送审资料清单,规范化的流程有助于课题负责人以及科研管理人员明确要求,在实施阶段就按照审计要求执行预算、留存资料。此举不仅规范了预算执行、也减少了审计部门后期收集资料的不便。
2、审计监督促进严格执行预算
审计重点关注科研经费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是 否超范围支出不属于本项目的各类支出。根据审计建议,科研管理部门规范了辅助帐的记录,比如在科研经费收支记录中设置设备费、原材料/试剂、管理费等科目,通过记录辅助账的方式,严格控制科研课题经费的支出情况。有些医院还开发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管理软件可以按不同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口径,自动归集预算执行进度,确保不超预算支出。
3、探索科研审计绩效评价
科研绩效评价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它不单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依据是科研课题任务合同书中明确了的各项经济、技术及社会效益指标 [1]。科研审计应核对科研专业技术考核指标和经济考核指标,评价科研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社会效益,是否满足了科研成果的产出。科研审计应关注绩效目标和预算的合理性、组织实施和管理效能、财务信息质量以及财务管理状况等。我院审计部门在科研审计内容中引入绩效评价指标,便于公正客观的评价科研项目开展情况。
4、科研经费审计执行实质性审核
医院内审人员在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时,不仅要关注审批流程、业务单据等形式资料、更要关注业务的实质合理性。审计人员要关注耗材、试剂等是否办理入出库手续,主管部门对试剂等耗材的验收、入库、监控使用等环节是否起到监控作用。利用科研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医院统一固定资产管理。通过核对课题组成员名单及劳务费领用名单,核对劳务费发放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足额缴纳个人所得税。对外协作从形式到实质是否合规、合理。通过对一系列实质性审核,确保科研经费高效合规使用。
5、审计重点抓落实,促整改,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5.1医院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2014年6月,我院根据科研管理的最新要求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修订了院级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了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及报销流程、明确了经费使用审批权限,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责任科室等。该制度下发医院各部门,科研处加强了制度普及宣传,科研负责人明确规定,科研处、财务处严把审核关,审计处开展制度执行的跟踪审计,医院上下一心,共同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针对科研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医院组织各相关科室大力整改,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在科研管理中的职责,各部门各司其责,责任明确,有效杜绝了推诿现象,各部门执行政策的责任心加强了,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就严格落实了。
5.2、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医院审计部门要善于沟通,积极宣传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与科研、财务、纪检各部门应该形成合力,利用召开科研经费培训会议,发放书籍资料和法规汇编等各种宣传方式,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知晓率,改变对科研经费认识的误区,为医院营造良好的科研经费审计氛围。
5.3、审计部门抓整改、促落实
审计部门积极开展后续追踪审计,并将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到院领导和责任科室。内审部门开展后续审计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在开展新的科研审计项目过程中,可以关注以前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也可以单独就某一审计问题开展后续追踪审计。我院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审计建议较好的得到了落实,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逐步精细化,严格化。
三、关于医院科研审计的思考
1、重视绩效审计
科研绩效考评是国家科研管理的方向。医院应将激励理论应用于科研管理中,在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科研环境的同时,对科研人员实行有效的绩效激励与约束。而科研绩效审计的结论可以作为考核评价的抓手,通过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实现科学引导,鼓励各课题组积极用好项目资金,努力多出创新成果。
2、国务院2014[11]号文的指导性意义。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以下简称“11号文”)。“11号文”从资源配置、项目形成、经费管理、监管督查和激励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改革思路。对于医院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1号文”具有指导意义。
对于管理费用的问题,过去各家医院收到经费后,医院计提一部分经费,用于科研公共管理费用支出。这种做法在外部审计时被指不符合据实列支的原则。但公用管理费用据实列支时需按比例分摊,实际执行有难度。如果年底统一分摊管理费,遇到某些项目已结题,就不能分摊至此项目,不符合配比原则。“11号文”明确了科研项目可以实行间接费用管理,间接费用由项目主管部门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间接费用用于补偿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实施所发生的间接成本和绩效支出。根据“11号文”的精神,医院不仅可以合理合法使用间接费用,还可以结合一线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
对于已结题科研项目结余资金使用的问题,过去结余资金管理一刀切,一律上缴项目主管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且项目后期为执行预算,突击花钱,违反了高效使用财政资金的原则。“11号文”规定:“对于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且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好的,项目结余资金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并将使用情况报项目主管部门。”[2]这项规定使结余资金便于操作,有利于统筹利用结余资金,支持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工作。
总之,医院审计工作者要善于思考,敢于担当。审计在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履行监督、评价、建议职能,完善制度、及时反馈,在医院建立职责清晰、科学规范、监管有力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中,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