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4 12:01:33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医院管理中面临的内控问题,从医院审计工作的视角,分析了如何发挥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结合财政部2012年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作者根据所在医院实际做法,从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建设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一是争取院领导重视与支持;二是对审计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流程再造,形成制衡机制;通过内控制度设计,将管控关口前移;三是将内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统中,杜绝审计问题的再次出现。
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这个抓手,通过内控的完善,从根本上杜绝审计问题的再次发生。而医院的内控建设工作也可以依靠审计问题落实整改工作,不断完善。二者相辅相成,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关键词:审计、内部控制、医院。
正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医院由宏观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部分,对于医院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规范经济秩序,创建群众满意的公立医院都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由于惯性思维,不易认识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而通过审计检查,常常能够暴露出自身存在的弱项。认真分析这些审计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医院某些内控流程不够合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内控管理力度不够。如何完善医院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从而解决审计问题,成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 医院内控常见薄弱环节
1. 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1.1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有待提高
医院在由传统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时期,某些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普遍缺乏应有的认识,内控建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各相关部门也缺乏认识,互相协调和联动不足。
1.2 组织结构不合理
医院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各管理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但事实上,有些医院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管理职能界定不清晰,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例如某些医院对合同管理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造成在合同事项管理上的推诿、扯皮。
1.3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尚未完善
大部分公立医院目前尚未形成科学、严谨的内控框架和体系,由于行业及历史的局限性,内部控制正在逐步完善,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2. 授权审批制度不够合理
授权审批是医院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2.1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界定不清晰
授权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常规授权是指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医院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有些医院对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界定不清晰,出于谨慎考虑,下级往往将一般授权项目作为特殊授权项目,交由上级决定,使上级决策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决策重点不突出,效率低下。
2.2 审批控制效果不佳,
2.2.1实质性审核不足。
对于重大决策事先并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书面审核,就由所有中高层进行会签,甚至有些签字人员对事项本身也不了解,还认为这种审批即使事后追责也会“法不责众”,审批形式到位而实质性审核不足。
2.2.2审批次序不合理。
正确的审批程序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再由领导按照层级顺序由低到高审批,而有些医院对审批次序未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合理,出现高层领导批准再交由低层级人员审核。
3. 资产管理内控不到位。
资产是指医院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资产是医院正常经营的物质保证。目前医院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闲置浪费,效率低下;这些现象无疑加大了医院的经营风险, 同时会造成医院资产的严重流失。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针对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4.内控管理手段不科学,效率低下。
在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许多医院还是采取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管理手段。在医院的内控体系建设中,对信息系统的利用不够,造成核对困难,监控不力,管理效率低下。
二、 提升审计问题后续整改力度,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财政部2012年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医院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理论依据。
医院应当将内部规范与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医院实际工作相结合,针对审计检查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建设中。借审计整改的契机,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保障医院资金合法、合理使用,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医院经济利益。
笔者所在医院在近年来的一些审计检查中,暴露出一些审计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总体都可以归为某些内控流程不够合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内控管理力度不够。为落实整改审计问题与审计建议,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了一次审计问题落实整改专项工作。医院成立了审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负责审计问题的整改与督改;审计处负责工作指导与过程督改,纪检监察办公室负责全过程监督,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各相关科室认真分析审计问题中暴露出的管理不足,积极想办法、找对策,确保有效整改。医院以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重新梳理了工作流程,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这次审计专项整治工作,完善了医院内控体系建设,强化了管理力度。
三、工作体会
1. 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推动是内控建设得到落实的关键。
内控体系建设要靠医院各部门积极参与,但关键是医院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基本建设、合同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医院内部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形成联动机制。医院内部跨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通力合作离不开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领导重视是审计问题得以解决最有效的保障。没有领导支持的内控体系建设,往往会流于形式,有了医院领导的支持,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所在医院领导班子下决心彻底解决审计问题,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审计问题落实整改专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整改方案是在院领导层先得到通过后才顺利被各相关部门认可、接受、并执行。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借这次专项工作得以大幅提升,所以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首先要争取领导的大力支持。
2. 针对审计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流程再造,形成制衡机制;通过内控制度设计,将管控关口前移,“未病先防”审计问题出现。
所谓制衡,就是在单位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设计。审计人员应当首先和相关科室一起,认真分析引起审计问题发生的内部薄弱环节,抓住医院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实施流程再造,将制衡机制嵌入针对环节,提高内部控制力度。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1) 梳理医院内控流程,调整部分科室职责
我院借这次审计问题专项整改落实工作之机,梳理了部分内部审批流程,例如医院新成立了试剂采购中心。将过去医院试剂由多头采购变为统一由试剂采购中心进行采购。再如医院过去合同签订由不同的业务科室负责,为将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关口前移,医院决定所有经济合同的签订,都由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改革与绩效管理办公室负责,医院通过这两个部门的职责调整,修改了业务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形成制衡,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
(2)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
医院在这次审计问题专项整改工作中,认真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审计问题,找出了这些审计问题所暴露的内控中的薄弱环节。为加强对这些薄弱环节的管控,医院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医院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新修订并下发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规定》、《科研经费购买试剂管理制度》《科研经费购买通用物资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中,医院严格规定了如何使用科研经费购买试剂、通用物资等,以及购买流程。规定了科研经费预算审核、执行、审核的相关规定,通过这三项制度的修订、颁发和执行,医院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嵌入针对环节,提高了管理力度。
3. 将内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统中,实现内部控制程序化和常态化。杜绝审计问题的再次出现。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将医院的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将内部控制的要求嵌入信息系统中,可也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可以使医院管理的模式由日常管理模式向例外模式转变,提高管理效率,解决审计问题。
总之,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这个抓手,通过内控的完善,抓落实、促整改,从根本上杜绝审计问题的再次发生。而医院的内控建设工作也可以依靠审计问题落实整改工作,不断完善。二者相辅相成,使医院由宏观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规范经济秩序,创建群众满意医院。